从1930年至今,世界杯走过了76年的历史,期间留下了不少令人称奇的规律,*其中的人甚至称其为“魔咒”,在这里,我们列举出世界杯历史上最诡异的一些魔咒,看看它们能对今年的大赛带来什么影响。 一、巴西队的礼物 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的魔咒之一,其规律是,只要巴西队称雄,下一届的*就将是主办大赛的东道主,除非巴西队自己将礼物收回。1962年,巴西夺冠,4年后英格兰本土称雄。1970年巴西三夺金杯,1974年轮到东道主西德捧杯。1994年巴西在美国夺冠,98年法国在本土一鼓作气*捧得大力神杯。*的例外是1958年,巴西在瑞典夺取了*,4年后他们没有馈赠出这份礼物,而是自己将它收回。 按照这一规律,2006年的*似乎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德国在本土称雄,要么巴西自己将*保留,“巴西队的礼物”堪称世界杯至今最神奇的魔咒。 二、德国16年轮回和29岁核心 虽然球队实力不济,但德国人仍然抱有夺杯的希望,一来是本土之利,二来借助于某种心理暗示。“16年轮回和29岁核心”是德国人的希望所在,1974年,西德夺取了*,队内核心贝肯鲍尔那一年29岁;时隔16年后的1990年,29岁的马特乌斯率西德再度捧杯,2006年,29岁的巴拉克成为了新核心,而2006年距离德国上一次捧杯又刚好是16年。 三、*与亚洲队同组 世界杯近20年来,出现了又一个巧合的现象,历届*在小组赛中,都会和一支来自亚洲板块的球队同分一组。1986年,马拉多纳统帅的阿根廷以3比1击败了韩国,1990年,西德5比1横扫阿联酋,1998年,法国在沙特身上取得了4个进球,2002年,巴西也以4球击败了中国队。从结果看,在小组赛中遇到亚洲球队,有助于强队寻找状态和信心。 *的“例外”是1994年,不过那一年和巴西同组的俄罗斯,70%的领土版图都在亚洲之内。 四、决赛进球者胜 1990年成为了世界杯历届决赛的分水岭,此前13届冠亚军决赛中,参赛两队都能获得进球,但从90年意大利之夏起,决赛中至少会有一队比分为0,这意味着,在决赛中进球的球队,都将最后捧起*,这一规律延续了16年。 1990年,西德队凭借布雷默的点球1比0击败阿根廷,1998年,法国3比0击败巴西,制造了桑巴军团世界杯史上*比分的失利,2002年,罗纳尔多独中两元,巴西2比0胜德国捧杯。只有1994年,巴西和意大利都维持了0进球,最终通过点球决出胜负。 五、意大利的AC米兰之咒 自从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以来,还没有哪支球队能在淘汰赛阶段的90分钟里击败意大利队,这一现象延续至今已有16年。1990年,意大利在半决赛中点球负于阿根廷,1994年,他们打进了决赛,点球输给巴西,1998年,意大利又倒在点球点上,不敌东道主法国,2002年,他们则在一场引发裁判争议风波的比赛中,加时赛阶段输给韩国。 要想在淘汰赛中击败意大利,就把他们拖入点球大战,这似乎成了一条百战不殆的规律,在世界杯的历史上,意大利队逢点球大战必败,至今无一例外。而且在最近3次点球大战失利中,还有这样一个巧合:意大利队第一个罚丢点球的都是来自AC米兰的球员,1990年,多纳多尼的半高球被戈耶切亚没收,1994年,巴雷西将点球射向天空,1998年,第一个射失的轮到了阿尔贝蒂尼…… 六、大陆之间的区别 世界杯历史上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巧合现象是,鲜有球队能在自己国家所属的大陆之外夺冠,能打破这一魔咒的只有巴西人。在前17届世界杯中,除了1958年和2002年外,所有*球队都来自自己国家所属的大陆,这已经成了“定律”。 相比之下,欧洲球队对地利的要求似乎格外的高,出了欧洲,他们便无能为力。南美球队对地域的依赖性似乎不大,但也仅仅是对于巴西而言,阿根廷的两次捧杯,都是在美洲大陆完成的。 七、欧洲金球奖 自从1956年欧洲足球先生开始评选以来,一条巧合的现象延续至今,凡是应届的欧洲金球奖得主,他所在的球队都无法在接下来的世界杯上夺冠,具体情况如下:1957年西班牙斯蒂法诺、1961年意大利西沃里、1965年葡萄牙尤西比奥、1969年意大利里维拉、1973年荷兰克鲁伊夫、1977年丹麦西蒙森、1981年西德鲁梅尼格、1985年法国普拉蒂尼、1989年荷兰巴斯滕、1993年意大利巴乔、1997年巴西罗纳尔多、2001年英格兰欧文……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除了1958年西班牙及1978年丹麦缺席、1986年普拉蒂尼的法国半决赛输给最后亚军西德之外,在世界杯淘汰赛击败欧洲足球先生所在队的国家,都能夺得最后的*。比如1966年尤西比奥的葡萄牙半决赛败给英格兰,1970年的意大利决赛输给巴西,1974年荷兰决赛输给西德,1982年西德决赛输给意大利,1990年1/8决赛荷兰输给西德,1998年决赛巴西输给法国以及2002年1/4决赛英格兰输给巴西。2005年,罗纳尔迪尼奥获得了欧洲足球先生,这条魔咒似乎悄然瞄准了巴西。 八、联合会杯和美洲杯 只要夺取了世界杯前的那届联合会杯或者美洲杯,那么就别想夺取*,这条定律的命中率至今为百分之百。1992年联合会杯前身的法赫德国王杯,*是阿根廷,结果他们在94年第二阶段首轮就被淘汰、1997年联合会杯*巴西、2001年*法国都没能逃出这一魔咒的阴影。 美洲杯与世界杯不可兼得,这条规律自1930年至今无人能破。最早的例子是1929年,阿根廷夺得美洲杯,第二年首届世界杯他们在决赛中输给了乌拉圭,最近的例子则是2001年,哥伦比亚在本土夺取美洲杯,2002年他们甚至没有进入决赛圈。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队从1958年到1970年三夺世界杯,在这12年里,他们始终与美洲杯绝缘,难道他们也意识到了这条魔咒的可怕威力?2004年,巴西击败阿根廷捧起了美洲杯,在06年的德国,他们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吗? 九、赞助商的影子 在商业化越发发达的今天,世界杯的*争夺除了实力和运气以外,隐隐约约似乎还有一些场外因素决定最终的结果。细心的球迷可以留意这样的一个现象,自从1990年以后的世界杯上,在欧洲举办的世界杯总是被“三叶草公司”赞助球衣的球队夺得,1990年西德依靠点球击败阿根廷,决赛中南美人吃到的两张红牌和一个点球引发争议;1998年法国队3比0击败巴西,决赛中罗纳尔多的离奇受伤成为一个谜。这两支欧洲球队,球衣上都有赞助商“三叶草”的印记。 而在欧洲以外地区举办的世界杯,“三叶草公司”的掌控力看起来有所下降,这也许和欧洲是他们主营的地盘有关。在1994年和2002年世界杯上,巴西两次夺冠,他们当时分别穿的是“四角公司”的球衣和“勾牌公司”的球衣。不要小看“三叶草公司”在欧洲的力量,96年欧锦赛*德国,2000年欧洲*法国和2004年*希腊都是他们赞助的。这次世界杯又在“三叶草公司”的总部德国进行,按照这一顾虑,看来最终的*很难离开德国,法国,阿根廷,西班牙这几支球衣上印有三叶草的球队。
1982年世界杯荷兰输给了德国。
荷兰队只在1982年闯入过世界杯决赛,最终1-2不敌德国队,德国的布雷默发挥神勇,独中两元,帮助球队获胜。
从比赛一开始,西班牙队就和赛前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以控球对付德国队。但德国队的踢法却显得有些反常。从小组赛开始,德国队的一贯套路就是前15分钟到20分钟展开猛攻,并伺机抓住机会,在取得领先之后,开始主动收回,然后实施防守反击。可在本场比赛中,德国队开局就主动回撤。
也许,勒夫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正如他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他们所面对的西班牙队是过去两三年以来不仅仅在欧洲、在整个世界也是*的队伍。就实力而言,西班牙队在德国队之上。因而,德国队先选择主动回撤也没有错。而且,从整个比赛来看,德国队的防守部署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正常情况下,一般球队的三条部署在30米到35米左右,但德国队在这场比赛中的三条压缩到20米至25米之间,目的就是压缩空间,不让西班牙队能够舒舒服服地拿球、传球。虽然德国队在前30分钟内没有一次射门,但西班牙队在铁桶阵面前也没有太多的好办法。
在整个场面上,西班牙队利用控球的优势,将德国队的队形压得更扁,但与此同时,西班牙队在德国队禁区之前也找不到太多的空间与机会,对德国队球门形成有威胁的射门。而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依靠定位球。这其实也很值得西班牙队、西班牙足球进行很好的反思或者说是小结。
在本届世界杯第一场比赛中,面对瑞士队的铁桶阵,西班牙队也将控球发挥到了*,可最终却以0比1输给了对手。在之前对巴拉圭队的1/4决赛中,巴拉圭队同样摆出铁桶阵,西班牙队也是拿不出太好的办法。此番面对德国队的铁桶阵,西班牙队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这一点,在这两年的欧冠联赛中已经成为一大课题,因为西班牙队所遇到的问题与巴萨所遇到的是一样的问题,而以国米为代表的防反打法已经成功破解了巴萨的这种技术流战法。
不管如何,人们在厌倦了防守足球之后,希望能够看到以巴萨、西班牙为代表的技术足球,更希望这种足球能够形成一种潮流。但是,足球最终是以结果论英雄的。其他各队在没有巴萨、西班牙这样的技术型球员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来寻求好的结果。事实上,本届世界杯上,连像荷兰、巴西、阿根廷在内的世界强队都祭起防守反击的大旗,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人们更希望西班牙队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毕竟,世界*代表着世界足坛发展的一种趋势与潮流。
7月11日,西班牙队将与荷兰队争夺*,这已经注定世界将诞生又一位新的世界*。对世界足球发展而言,这是一件幸事,世界需要改朝换代。而且,在本届世界杯赛上,西班牙队无需多言,而荷兰队的技战术打法虽然受到各界的批评,但在结果与成绩面前,对于荷兰足球风格的改变,人们也开始慢慢接受了,毕竟荷兰足球的风格改变也是顺应现在足球发展潮流的,在注重防守的同时,并不是防而不反、反而不击,比赛中还是踢出了很多漂亮的好球。
未来的决赛还是在欧洲球队之间展开,而且是两种不同风格之间的对话,两支决赛队也是迄今为止表现*的队伍。这或许将是最近几届世界杯决赛最有吸引力的一场决战。究竟谁将抓住机会成为新王?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届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全部结束,*算得上是冷门的比赛就是西班牙队点球大战不敌摩洛哥队。在被挡在八强门外后,西班牙队主教练恩里克把失利的原因归结在点球上,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除了7:0大胜哥斯达黎加队外,其他三场比赛都没有展现出犀利的进攻,反而畏手畏脚地被日本队逆转,又被摩洛哥队零封。本来依靠独特的传控战术领先于世界足坛的西班牙队,为什么会再次输得这样彻底?
从*跌落低谷
西班牙队从2008年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时刻,他们在当年获得了欧洲杯*,两年后又获得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接着又在2012年再度夺得欧洲杯*。拥有连续三届大赛*,使得西班牙队成为10年前世界足坛最强大的球队。
但是转折点来得太突然,就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志得意满的西班牙队还想继续辉煌时,却遭到当头棒喝,首轮便被荷兰队5:1拿下。现在看来,范佩西那个精彩的鱼跃冲顶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代表着西班牙足球王朝的逝去。
在2014年世界杯上,西班牙队小组赛连输荷兰队和智利队,两战皆负提前出局。两年后的2016年欧洲杯,西班牙队0:2不敌意大利队,止步十六强,赛后西班牙传控打法主创者之一的博斯克(另一名是阿拉贡内斯)宣布辞去主教练职务。
2018年世界杯,对西班牙队来说是极其混乱的一届。在开赛前,主教练洛佩特吉擅自公布自己已与皇马签约,因此西班牙足协勃然大怒,直接将他解职,让助理教练耶罗代替指挥。之后西班牙队闯进16强后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俄罗斯队,再次无缘八强。
去年的欧洲杯西班牙队卷土重来,但是被意大利队挡在了决赛之外,算得上是12年来的*成绩了。
而本届世界杯,西班牙队高开低走,本来在首场比赛中展现了犀利无比的进攻强度,可是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一场比一场糟糕,最终连续三届世界杯都无缘八强。
传统战术已经陈旧
西班牙队是怎样从世界之巅滑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呢?战术体系的落后应该是首要原因。
可以说,从2008年开始,西班牙国家队就一直坚持传控打法,在最开始的几年,他们的确尝到了甜头,强大的中场铁三角如同一部精密的计算机,源源不断地给全队下达指令,并通过传接配合最终将球打进。不过即便如此,西班牙队获胜的秘诀还是强大的掌控力而不是犀利的攻击力。在*期的2010年世界杯上,他们从淘汰赛开始,1:0战胜葡萄牙队,1:0战胜巴拉圭队,1:0战胜德国队,1:0战胜荷兰队,用四个1:0解决了所有对手。
但是时过境迁,那批有着*传控能力的球员逐渐退役,在*时期,西班牙队有头脑清醒的伊涅斯塔、速度奇快的大卫·席尔瓦,还有在禁区威慑力极大的强力中锋比利亚和托雷斯。这样的球员,在如今的西班牙队中已经没有了。
但是,在本届世界杯上,西班牙队主教练还是不敢放弃传统,依旧坚持传控打法。同前几届世界杯一样,他们掌控着全场70%左右的控球率,除了第一场外,几乎都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进球。比如这场被摩洛哥队淘汰的比赛,他们传球多达1000次,却只有两次射正,传球不能转化为进球,那么就一点用都没有。
得从自身找原因
西班牙队传控足球不灵了,一方面因为自身无法找到适合这种足球体系的高手,另一方面则因为对手已经将他们研究透了。
西班牙队依靠传控成名已经将近15年,他们踢了几百场比赛,已面对数十个不同的对手。这些比赛其实都已经被对手反复观看、琢磨。即便传控体系再神奇、再神秘,也经不起这样翻来覆去地研究啊。从2012年之后,世界足坛上的一些新生流派就已经是传控的克星了。比较简单的是穆里尼奥的“摆大巴”功利性防守,而利物浦主教练克洛普则用高位逼抢与突然提速来冲击传控阵型。
现在,西班牙队手握全世界足坛都羡慕的青年才俊,多名“00后”在本届世界杯上已经冒尖,在各自的俱乐部开始占据主力位置。可以说西班牙足球不缺人才,而他们陈旧的战术体系需要有一些大的变化,才对得起这批逐渐崛起的“黄金一代”,否则岁月蹉跎,等到加维都满脸胡须而一事无成时,那么西班牙足球就真要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