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起点,她是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跳板跳水冠军获得者,她是世界上女子跳水第一个突破六百分的运动员。
她的惊人一跳垄断了世界跳水台七年,她创造了比赛全胜的奇迹,她被封为“跳水女皇”。众所周知,中国超强跳水“梦之队”是“神话”般的存在,而她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开篇主角。
如今的她已经年过50,但是她的辉煌时刻,永远记录在人们的心中。本期子牙童趣 体育 观察员就带领大家走进“跳水女皇”——高敏的世界。
1970年,高敏出生于四川自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是 财经 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那个年代来说,她的父母也应该算是有背景的人物了,因此和普通家庭相比较,高敏的生活算是比较富裕的。
自打高敏出生后,就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高敏的爸爸家是三个兄弟,几乎没有女儿家,高敏的出生,就成为了高家唯一的“千金”,因此在家中,不管是父母还是叔叔爷爷都很喜爱高敏。
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有了自贡的第一辆儿童三轮车,等到她上小学一年级,就有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成年人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就是很奢侈的了,更何况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孩。
高敏也深知接受良好的教育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幸福。尽管年龄小,但是高敏的任何想法都会得到父母的尊重。她的父母深知身体 健康 的重要性,因此也很注重对高敏身体素质的锻炼。
高敏能够有极高的运动天赋和极强的身体素质,与家庭原因密切相关。高敏的爸爸非常热爱 体育 运动,在他年轻的时候,曾获得重庆市少年游泳冠军和最高纪录保持者,后来在大学还是足球队的前锋,因而高敏也随着爸爸般热爱 体育 运动。
高敏5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还经常和爸爸一起进行各种竞技类比赛,这也大大激发了高敏对 体育 的战斗力和上进心。6岁高敏被选入了体操队,希望女儿从事 体育 运动的父亲自然很开心,但是高敏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不喜欢体操,她内心最喜爱的运动还是水上运动。
高敏向父亲讲述自己的想法后,作为父亲自然是愿意尊重女儿的选择,因此高敏从体操班退了出来。
高敏9岁的时候,学校新开设了游泳课,热爱游泳的高敏上课自然是十分认真,而且游的也比其他同学好很多,而游泳的高敏恰巧被跳水教练杨强相中,他一眼看出高敏是一个好苗子。
而此次杨强的到来,并不是这么草率地直接认中某一个人,有天赋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他还希望看见孩子们身上其他的特质,因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中国的 体育 状况并不乐观,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天赋的运动选手,更需要的是有毅力有勇气的运动员。
因此,杨强教练来了一个大撒网,初次被选中的共有上百个孩子,他用淘汰机制,留下最优秀的那一个,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上百个孩子只剩下了几十个,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流逝,沉迷于自己训练的高敏,直到最后一天,才发现上百个人只剩下她一人了。
1981年初,10岁的高敏正式被四川省专业跳水队选中,得知消息的父母,无条件支持女儿的意愿和梦想。
1984年,高敏开始训练跳板跳水,最开始挑战的是十米台三个高难度动作,这三个高难度动作在当时跳水队所有队员中,也只有一两个男队员可以完成,而对于 体育 的坚持高敏也绝不是说说而已,她对自己特别狠,自己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终于她学会了这三个动作,她凭借自己高强的意志力和那股劲头,在 体育 生涯上也是越走越高。
1985年,高敏进入国家集训队。从此,开启了一个属于中国跳水队的时代,一个由高敏开启的“神话”。1986年,高敏参加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斩获女子三米跳台冠军,并与队友合作,拿下女子团体冠军 。
这时,14岁的高敏接到了国家队让她前往北京参加集训的消息。14岁的她,怀着憧憬与不安,独自一人踏上了旅途,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然而也正是有了这个在国家队的起点,才有了后来的“跳水女皇”高敏。
在国家队训练期间,高敏也迎来了少年时期的黄金发育阶段,当时高敏的身高长到了1米62,她的体重也在逐渐增加,向100以上逼近,这时的她意识到了危机。
对于一个跳水运动员来讲,体重一旦发生很大的变化,超过100斤,她的跳水技术将大打折扣,姿势也会变得奇怪,骨骼很容易变形,一旦严重就会很容易地带来伤病。
高敏绝不会允许自己犯这样的错误,她马上警觉起来,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减肥,把体重控制在95斤左右。她的目标是冠军,是站在国际赛场上让中国的国歌响起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是高敏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也是她高光时刻的到来,她一举斩获3米女子跳水跳台冠军,她拿到了中国跳水第一枚金牌,迎来了中国跳水队的黎明。
1988年以后,1989-1992年,高敏参加多次亚运会,世界跳水杯,无一例外,斩获各大赛场的金牌,成为了不败的“神话”。1992年,第25届奥运会,高敏带伤参赛,尽管如此,她依然蝉联了女子3米跳板冠军。
受伤病折磨困扰的她,选择了完美落幕,她的跳水生涯于这场比赛中终结,22岁的她选择了退役。这年,她赤脚走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她真切地感受站在“世界之巅”的幸福,热泪盈眶含泪告别了赛场。
在高敏的14年运动职业生涯中,她共摘得70多枚金牌,包括11次世界冠军,两次奥运冠军。14年70枚金牌,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年她要参加5场大型比赛,拿金牌似乎对于她而言就像是拿着“玩玩”一样,一枚金牌就是多少运动员梦寐以求的,更何况是70多枚。和她同台竞技的运动员们称,她的存在,会让对手感到绝望。
2021年的夏天,跳水小将全红婵零水花一跳,再次将中国跳水“梦之队”捧上了巅峰,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摘得两枚金牌,一时她也成为了媒体流量的宠儿。
对此,高敏在社交平台上发言称,我们要理性看待全红婵的成功,14岁的全红婵正处于一个旺盛的生长期,未来将会有很多的变数和挑战。
如今的出道即巅峰,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她失误了,媒体的拉踩和冷落将席卷而来,因此她呼吁大家不要过度的追捧运动选手,要给运动员们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免给选手带来无形的压力。
高敏还称,看见小将全红婵其实就像是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作为过来人的高敏,对这位可遇不可求的人才也是格外的惺惺相惜。在所有人追捧这位小将眼前的辉煌时刻,只有高敏惦记着她未来的艰辛。
虽退居体坛,但高敏无时无刻都挂念着体坛的所有消息,她也希望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辉煌可以永不熄灭。
曾经在中国国家跳水队中有一位堪称是难寻对手的“跳水女皇”,她创造了在三大赛、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年不败的“传奇”,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跳板跳水项目上摘金的运动员高敏。
高敏是跳水队早期的一位“跳水女皇”,从九岁的时候开始接受跳水训练,12岁问鼎全国冠军,一直到22岁退役,高敏的跳水生涯算不上是最长的,但却是最辉煌的。职业生涯狂揽70余枚金牌,在三大赛长保持了7年全胜的纪录,直到今天都是内外界广为流传的“神话”。在媒体对高敏的评价中,用到了“伟大的运动员”这样的称呼,高敏也的的确确配得上“伟大”二字。别说是在跳水运动中,即便是放眼整个 体育 界,获得过70多枚金牌的运动员也并不多见。
12岁成为全国冠军,而且还收获了两个世界分龄组冠军,高敏年少成名,一路高歌戴上了“跳水女皇”的皇冠。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高敏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跳,带伤夺得奥运金牌之后,高敏选择退役。那一年高敏仅有22岁,对于尚初巅峰的高敏选择退役,在当时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即便是高敏再等到下一个奥运周期,依旧是有实力冲进奥运金牌的,而且从年龄角度来看,高敏也远远没有到退役的时候。
后来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高敏的道出了自己当年内心的苦楚。用高敏的话说就是“世界之巅的面积太小了,小得只能容下一个人”,在跳水界的顶峰站了七年之久的高敏,那段时间在感受到荣誉和成绩带来的光荣和喜悦的同时,也承受了旁人无法想象的孤独和压力。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夕,这股压力骤然加大,高敏甚至想到了自杀。也正是这次经历让高敏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或许应该考虑退役了。可即便如此,高敏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走上跳水这条路,如果重来一次,高敏表示她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这条路。
25岁的时候,高敏选择出国留学,也是在那一年高敏和自己的第一任丈夫苏东结婚,第二年两人有了孩子。但是后来因为苏东选择去新加坡发展,两人和平分手。离婚不久之后,高敏在一次聚会上和大学教授陈志刚相识,有趣的是当年的陈志刚还是高敏的粉丝。两人也算是一见钟情,从相识到相恋用了很短的时间。1998年高敏决定将自己托付给这个才华并茂文质彬彬男人,二婚,高敏选择嫁给了自己的粉丝,直到现在两人还是过得浪漫且恩爱。
退役之后的高敏,曾选择出国发展过安静随意的生活,并组建创立了国际集团和基金会,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的高敏有了雄厚的身家,日子过得幸福滋润。而今50岁的高敏风韵犹存,虽然到了知命之年,但也是越活越精致、越活越精彩,岁月没有在高敏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风韵犹存气质俱佳的高敏依旧不减当年“跳水女皇”的气场。
平日里的高敏活的低调,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架子,也正是因为,高敏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粉丝,就连自己的丈夫都是她的粉丝之一。
而今中国跳水队依旧是国际赛场上的夺金大户,“跳水女皇”似乎成了跳水队一代代的传承,从未出现过断档期。也祝福高敏的生活能越来越幸福,同时也祝福中国跳水队能够屡创佳绩,稳居巅峰。
近日,跳水女皇高敏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则扫雪视频,活力满满的她却因为穿着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
视频中,高敏包裹严实,打扮很是保暖。只见她身穿一件厚厚的黑色羽绒服,穿着雪地靴,素颜出镜活力十足。高敏手拿扫帚,站在一栋外形豪华的联排别墅外,正卖力地清扫着自己车身覆盖的积雪,累得气喘吁吁,直呼扫雪不是件容易事。
对于高敏的扫雪视频,网友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很多网友认为高敏作为公众人物,视频中的穿着并不恰当。但也有许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支持,称高敏拿了那么多金牌为国争光,中国心不言而喻。火火也赞同后者的看法,爱国之心本质不体现在穿衣打扮上。
在其过往的视频中,高敏虽是名声显赫的跳水女皇,但私下生活却很接地气。作为四川人,她常常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亲自去到自家的地里砍菜,还给大家介绍吃法,让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这位传奇人物的朴素一面,也正是这样的人格魅力,让其一直以来的备受国人喜爱。
伴随着情人节的到来,高敏却不走寻常路,没有晒出自己与老公之间的甜蜜时刻,而是分享了自己在乡下看见一对鸭子没有因为外貌而放弃对方的场景,以物喻人,爱情也应当是无论什么样子都与对方不离不弃。
作为早一代中国跳水的领军人物,高敏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跳水事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国跳水早已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但高敏在推广 体育 事业的道路上依旧是不遗余力。冬奥会举办得如火如荼之际,高敏也来到溜冰场,虽然不会滑冰,但也来体会冰雪运动的快乐,为冬奥助力。
高敏之所以受到国人喜爱,由此可见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取得过那么多的辉煌成就,更多的在于其人格魅力。不管是生活中做人的随和,还是作为前辈对于像全红婵等后辈的关照爱护,以及她在推广中国 体育 上付出的努力,都足以担得起跳水女皇的称号。
当然,如今的高敏在生活上过得也是自由惬意。也祝愿其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一直开心幸福,把自己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高敏# #明星生活#
跳水女皇”高敏,缔造了72连胜不败的战绩,她是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的获得者,在奥运会上曾蝉联三米跳台冠军,一共获得了七十多枚金牌,突破了六百分的跳水大关。
高敏的运动生涯无疑是辉煌的,她为我国挣了众多的荣誉,成为跳水运动史上的神话。她优美,轻盈的体态,以及对技术难度的准确把握,让她成为一个神话,而这些都是她在背后付出的泪水和艰辛换来的。
跳水女皇”高敏
高敏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她从小就开始练习游泳,后来接受了启蒙老师的专业的训练。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她渐渐地开始崭露头角,在15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进行训练。为了提高技艺,她每天要比别人多训练20多分钟。
高敏缔造了72连胜不败的战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第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为中国队夺得了第1枚金牌,并且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的跳水生涯犹如开了挂,一共获得70多枚金牌。
获得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7年全胜冠军的记录,被评为建国40年来杰出的运动员之一,全国十佳运动员等多项光荣称号。在22岁那年,由于伤痛,高敏忍痛退役,结束了她辉煌的运动员生涯。
她创造了哪些记录?
高敏不仅打破600分大关,而且囊括了11次世界冠军,两次奥运冠军。如果按照他夺得金牌的数量和她十多年的运动生涯来算,她平均一年在5场大型比赛中获得金牌。高敏无愧于“跳水皇后”这个荣誉称号。
国外媒体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跳水运动员与高敏生在同一时代就是悲剧。
在那个时代,只要高敏参加,其余的女选手只能争夺第二名。
她不仅拿到了中国第一块跳水奥运金牌,还是世界跳坛 历史 上第一个突破600分的女运动员。
就连后来的伏明霞、郭晶晶,见了高敏都要喊一声“大姐大”。
高敏,也被尊称为“跳水女皇”。
1970年7月9日,高敏出生在有“盐都”之称的四川自贡市。
高敏的爸爸热爱 体育 ,还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冠军。
她的家旁边有条河流叫釜溪河,4岁的高敏,从小就被父亲带着去釜溪河游泳。
可能是高敏继承了父亲的游泳基因,她的水平提升很快。
6岁的时候,高敏进了体校,不过不是游泳,而是体操。
从小对水感兴趣的高敏,对于体操毫无感觉,练着练着就放弃了。
9岁那年,她和小伙伴去釜溪河比赛游泳,被自贡市少年体校的跳水教练杨强偶然发现。
这个偶然,开启了高敏辉煌生涯的开端。
高敏在跳水方面非常有灵性,在体校学习了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别人学了3年的水平。
在四川省举行的少年组跳水比赛中,她战胜多名专业选手获得冠军,被直接选进四川省队。
对于进省队,起初,她的妈妈蒋中华并不同意。
因为高敏脑子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参加少年体校只是业余训练。
如果进了省队,就得放弃系统的学业。
运动员都是吃青春饭的,如果练不出来,将来连吃饭都是问题。
但是高敏对于跳水非常热爱,母亲也只好同意。
进了省队的高敏,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队里训练是最刻苦的。
在她身上,既有训练的野性,也有川妹子的辣性,还有自身的灵气,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成绩提高飞速。
1983年7月,刚满13岁的高敏,第一次代表中国参赛,就获得了第4届世界分龄跳水赛两项冠军。
高敏的优异表现被国家队直接看中,1985年,15岁入选国家队,负责她训练的就是国家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
若干年后,高敏还对刚进国家队时,徐教练的一席训话记忆犹新:
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里?你们知不知道国家花多少钱养你们?三十个农民养你们一个啊!国家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养你们?是为了让你们为国争光,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世界升起来,升到最高处,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听我们的国歌,你们要让对手们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对于一个15岁的小姑娘来说,徐教练的话是震撼的,也直接塑造了高敏的价值观。
在徐教练指导下,从此开启了跳水的“高敏时代”,也让对手们不断听到我们的国歌。
从1986年3月,不满16岁的高敏参加德国罗斯托克国家跳水赛开始,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
在她参加的7项国际跳水赛事中,全部获得冠军。
国际跳水界惊呼,中国出了一名“跳水女皇”,有她在,别人只能拿第二。
在高敏心里,汉城奥运会的跳水金牌才是她最想拿到的。
1988年9月25日,女子跳水板决赛开始。
高敏很轻松,在休息室等待决赛开始时,竟然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比赛前5轮,高敏跳得并不是很顺利,只排到第二名,这让很多参赛选手看到了希望,但她心里一点都不着急。
从第6轮开始,高敏显示出“跳水女皇”的霸气,一下子拿了5个高分,将所有选手远远甩在后面。
高敏是每轮最后一个出场,在第8轮前面所有选手跳完后,却没有一个人超过高敏7轮的成绩。
也就是说, 最后一轮,即使高敏不跳,她也是冠军,比赛已经变成亚军之争,这在奥运会 历史 上没有第二次。
最终,高敏以580.23分,领先第二名45分的巨大优势夺冠。
1987年、1988年、1989年,高敏连续三年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
四年时间很快,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巴塞罗那如期举行。
此时的高敏,还处在跳水的巅峰期,但是她压力很大。
她不但要承受拿到第二枚奥运金牌的压力,还要承受多年来高强度训练造成的伤病困扰。
预赛时,她仅排名第三,人们对她议论纷纷。
这时,徐教练对她说:“ 世界级对手水平接近,你只要不失误,完全能战胜他们! ”
比赛过程也确实像徐教练说的一样。
8月3日决赛打响,按照预赛排名,她倒数第三个出场。
前两轮,她排名第九,电视机前的所有中国观众开始为她捏一把汗。
第三轮结束,追至第五。
到第五轮结束后,她暂列第二,落后第一名跳水名将拉什科5.64分。
第六轮,自选动作开始,高敏和拉什科的跳水动作都是105B,双双得到59.04分。
第七跳开始,高敏出场动作是205C,从容起跳、反转轻灵、完美入水,裁判给出了67.2分。
反观拉什科,由于压力太大,动作出现严重失误,仅得分37.8分。
高敏凭借这完美一跳,升至第一。
第八跳、第九跳,高敏完成的一个比一个出色,分别得到67.2和74.7的高分。
此时,比赛已经失去悬念。
最后一轮,高敏动作533D,反身翻腾一周半转体两周半,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观众席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最终,高敏以572.4的高分,领先拉什科58.26分,夺得她第二枚奥运金牌,并成为首位蝉联奥运金牌的中国女选手。
这块奥运金牌也是高敏跳水生涯最后一枚金牌。
巴塞罗那奥运会后, 面对训练引起的伤病、竞技 体育 的压力、举国体制的重负,22岁的高敏选择地在自己的巅峰期退役,结束了跳水界的“高敏时代”。
退役之后,高敏选择去美国留学,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苏东。
两人很快结婚,并有了一个儿子。
但是,两个人在事业发展方向上存在严重分歧,苏东想去新加坡,高敏想留在美国,于是这段婚姻黯然落幕,儿子归高敏抚养。
1997年,27岁的高敏去加拿大,在一次华人聚会是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华人教授陈志刚,在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大学教经济学。
陈志刚比她大10岁,是她忠实的跳水粉丝,之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生下一个儿子。
如今的高敏,已经回国发展,主要从事公益事业。
很多人认为她回国应该为中国跳水做点事情。
但是高敏表示, 我目前跟中国跳水界人士,能少接触就少接触。因为我已经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了,而且大家的想法分歧很大,走不到一起。
无论现在如何,运动员时期的高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跳坛让中国人有了一席之地。
就连获得10次世锦赛冠军的郭晶晶,在见到高敏时,依然非常谦虚。
在郭晶晶看来,前辈的成就是无人能比的,是她心里永远的榜样。
高敏出生于四川自贡市。在高敏成长的过程中,她的父亲高嘉骅有着汗马功劳。是他在高敏不满4岁的时候,带着她在自贡市郊的釜溪河里游泳,高嘉骅欣喜地发现高敏似乎和水有着不解之缘,协调的泳姿,超常的聪明,使他仿佛又看到自己当年勇夺重庆市少年游泳冠军时的情景。
1979年夏季,正在游泳池边玩耍的小高敏,被自贡市跳水教练杨强看中招进队里。在市队闭门练了一年多后,碰巧遇到四川省跳水队教练刘继蓉下基层挑选队员,高敏又被她一眼相中。可高敏母亲强烈反对,让一个10岁的小女孩到省队做“临时工”,换谁谁也不愿意。这个温柔善良的母亲只希望女儿能和自己一样,迈入高等学府深造,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然而刘教练却舍不得这块“好料”,硬是在高敏家住了一个星期,说干了口水,费尽了口舌,终于感动了高敏的母亲,最终喜滋滋地把她带到了成都。
进入省队后,高敏开始了她不可想像的苦练。有一次,她从10米高台往下跳,由于动作做得晚了一点,身子横拍在水面上,回到房间后便开始吐血,12岁的高敏硬是咬着牙坚持训|练,没有告诉任何人。一个星期下来,小脸变得蜡黄蜡黄,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教练发现她痰里好多血,便问她怎么回事。小高敏却说:“没事了,已经好多了。”刘教练直感到一阵后怕。当刘教练的母亲做了不少好吃的食品给高敏时,这个倔强的小丫头似乎才感到委屈,哭了出来。进入国家队后,高敏的成绩突飞猛进,仅1986年一年,她就获得了国内外大小比赛9块金牌,横扫天南地北敌手,开始了跳水的“高敏时代”。
夺冠军难,保冠军更难。运动员的成绩总是波浪式前进的。有些人在低谷中无法再奋起,浮光掠影,昙花一现, 高敏也曾有过低潮,但多亏好教练徐益明帮她走出了低谷。1987 年,高敏跌入了她登上高峰后的第一个低谷。 当时已经成为中国跳水队总教练的徐益明准确地抓住了高敏的症结,找来了一年前羽毛球名将韩健在《体育报》上发表的文章——《从失败的低谷中走出》,给高敏看并耐心地帮助她。徐教练每日带着高敏泡在跳水馆,从最基础的“冰棍”开始,从头再来。经过将近半年的磨练,高敏的技术终于回升了。不久,他们来到荷兰参加世界杯跳水赛,当时高敏正发着高烧,右眼肿胀,无法看清目标。她克服重重困难,参加比赛,结果不出徐益明所料,高敏又挂上了金牌,她冲出了第一个低潮期。事后,高敏戏谑地说,这次比赛是用一只眼睛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