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当然是盈利的。抛开资金的不谈,从长远的角度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较好的国际形象。
要知道,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获得了短期利益,即转播权,门票,赞助等方面的收入,而且在旅游,交通等方面也看到了后来的利益。
拓展资料: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本届奥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并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该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等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先后诞生两名水上及陆上“飞人”—— 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和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前者在游泳项目连夺八枚金牌,后者获誉为“全世界跑的最快的人”。
举办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主题歌:北京欢迎你
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火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是”祥云火炬“。2007年4月26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北京世纪坛正式宣布火炬样式。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不高于65km/h的风速下能正常燃烧,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
奖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为金镶玉、银镶玉、铜镶玉。2007年3月27日,距离奥运开幕第500天式正式公布。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奖牌具有浓郁中国特色,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中西合璧”。
举办奥运会会赚钱是因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开始,不少国家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实现盈利。主要有以下赚钱渠道:
1、转播权销售收入
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以前,转播权收入的60%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使更多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収展,国际奥委会决定2004年后只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加之不断上涨的转播权售价,奥运会主办国分得的实际数额呈增加趋势。
2、商业赞助收入
自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大类,并将每类授予相应范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
(1)TOP赞助商。1985年国际奥委会与瑞士国际体育娱乐和休闲集团签订TOP赞助商计划,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合作包括可口可乐等全球35家企业。
(2)官斱赞助商。每届奥组委可以在本国征集官斱赞助商,收入同样需在国际奥委会与奥组委之间进行分配。
(3)官斱供应商。奥组委可以征集官斱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林匹兊标识,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装饰品、衣帽服饰领域,商家需将其产品营业额的10-15%上交奥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卫昔奥运会首次发行纪念邮票、1951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首次发行奥运纪念币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发行奥林匹克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周边产品,衍生品逐渐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邮票和纪念币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类衍生品同样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奥运主题彩票、奥运手机等。
4、门票收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5、建筑投资收入
国际化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增长。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政府迚行了扩建机场、整修公路、治理汉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奥运为契机跨入到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达到当年西班牙的GDP总量的5%;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重点建设了包括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在内的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
6、旅游产业及相关交通、餐饮收入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增加了50万人,新增加的旅游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
7、文化传媒收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中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赚钱了还是亏钱了?
2008年的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他是稳赚不赔的状况。我们中国人历来都一直做的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不是一直在做亏本买卖。
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渐渐的提高了。打出了中国的知名度。让世界各国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为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而奠定了感情基础。
中国人在2008年的候运会上挣了许多的钱。奥运会过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成为了世界第二。在08年的后运会上,中国人让世界各地的人民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东西被世界各地的人民大大的吸引呢。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象征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让中国更加的繁荣昌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北京地位在不断的发展提高。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北京的文化,传统美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让北京的房价越来越高。让无数的外国人了解到了北京。都想投资北京。让北京的城市越来越繁荣。让更多的外国人到北京来!投资建厂。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所以说这是赚了,而不是亏了。
2008年的奥运会,让全世界了解到了,有这么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发展。让全世界人民欢呼快乐!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最大的一次奥运会盛典。也是在那时花费最高的一只。08年的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上地位的提高。
其实历届举办的奥运会都是亏钱的,但是中国举办的08年奥运会是赚钱的,这个是有理由的 。举办奥运会投入的资金是比较大的,奥运会以后各种设施都还保留着,这些设施可以 出售也可以进行 保留展览或者开售其他项目 。
我认为在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举办奥运会产生的效益不仅要看当时的成本回馈,还要考究之后的长期潜在效益,虽然会在准备阶段大肆宣传以及各种建设,但是成绩也确确实实的表现出来。在举办活动时,政客们经常承诺促进就业和刺激经济等好处,并将这一决定描述为明智的投资。然而,经验表明,这些好处大多很难实现,举办奥运会很难在经济上有价值。
首先,从所谓的“以建设促就业”来看,这些项目只是作为短期经济衰退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才有效。对于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正常经济体来说,奥运会只会与其他经济活动争夺宝贵的劳动力。在主办城市申办奥运会期间,未来的经济波动是无法预测的,这种好处自然无从谈起,需要时间来考究。
另一个可能的好处来自服务业。比赛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可能会给当地服务业带来需求,服务业从业者会利用这些新收入在当地进行消费和投资,产生所谓的乘数效应。但是组织者对这些影响的估计高得离谱。具体来说,他们高估了新游客带来的需求,夸大了这些新收入带来的二次经济效应。
综合权衡各种因素后得出结论,考虑到专业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奥运会直接产生的效益很难覆盖成本。包括心理上的好处都弥补不了这个差距。因此,从经济上捍卫申奥只能依靠赛事带来的长期遗产。为奥运会修建的道路和地铁等常规基础设施确实可以带来持久的便利和好处。然而,即使没有奥运会,这些基础设施也可以建设。最后,奥运会可能会在促进旅游业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当地服务业留下持久的遗产。
中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赚钱了。
根据2009年6月19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是赚钱了。
根据截至2009年3月15日的实际收支数、后续应实现收入和待结算支出的统计结果,北京奥组委收入将达到205亿元,较预算增加8亿元;支出将达到193.43亿元,较预算略有增加;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
赛事评价:
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在未来应该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种程度。这不光是我个人的看法,同时也是绝大部分媒体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的看法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评)
北京奥运会将展示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现代化和开放的成功之路上取得的成就。中国将继续在这条成功之路上走下去。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辉煌的体育事件,还是联系世界各族人民的节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评)
通过北京奥运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可以相互了解,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北京奥运会也将是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机会。(加蓬总统邦戈评)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2008年北京奥运会
受到疫情的影响,东京奥运会已正式宣布延期举行。奥运会,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之一。也是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意义的盛会。其起源就不必多说了,作为全人类都能看懂的一门语言,体育的魅力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毕竟跑得快,跳得高,扔得远这个大家都能看懂。
不过对于现代奥运会来说,还有一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钱。奥运会作为一个非常“烧钱”的盛会,无论是建设奥运会标准的一大批场馆和大型的奥运村,还有一大批的宣传费用,都是一般城市经受不起的“高消费”。但是奥运会赚钱也是一绝,不论是各地来游客前来旅游的消费,还是各种各样的广告代言费用,还是各个城市所能得到国家的鼎力支持以及日后场馆商业营销的巨额收入,都让奥运会普遍是“办一届赚一届”。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奥运会真正开始赚钱,其实还是36年前的事情,在这之前的几十年之中,奥运会可是一场几乎单方面烧钱的“吞金盛会”。
上图_ 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第一届奥运会主场馆:雅典大理石体育场
办奥运,那可是要花钱的
世界上第一届夏季奥运会,是1896年举办的当年举办奥运会的经费来源于邮票集资,当然,谁要是有那届奥运会的邮票那是发财了。后来的几届奥运会都是以商业和体育相结合的方式,颇有街头卖艺的风格。
比如说游泳比赛,旁边就是卖各种游泳圈和救生设备的,击剑比赛旁边就是卖冷兵器的,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创办之处缺钱,不得不出此下策,不过当时来看这个方案下的效果很好,算是名利双收。
上图_ 1936年柏林奥运会
不过随着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小打小闹的赞助越来越不顶用了。尤其是后来奥运会变成国家行为之后,基本上主要经费都来自主办方,商业化十分有限。
比如当年希特勒搞得柏林奥运会,体育场可以容纳十万人,就连游泳馆的看台都能容纳两万,要不是以纳粹德国的国力,基本上不可能造的出来。不过二战后奥运会商业进程依旧缓慢,原因也很简单,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坚持认为“奥运会不是商业交易会,商业化会破坏奥运精神”。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血亏。
上图_ 第18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64年10月10日-24日在日本东京举办
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由于日本要展示自己作为一个战败国的“重建成果”,所以耗资几十亿美金在旁边修了高速公路和先进电气化铁路,奥运场馆也是奢华无比,当然代价就是血亏,不过好在大批金钱都是扔进了基础建设,所以也不算太亏。
不过到了第二十届慕尼黑奥运会,那可就不一样了,首先其投入高达6亿美金,在当时属于极高的投资,另外在奥运会开完之后的几年,那些场馆基本上是空无一人,完全报废。所以当时人称“慕尼黑惨案”,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紧跟着的蒙特利尔奥运会比慕尼黑还惨,蒙特利尔市之前已经集资了十亿美金都没够用,一个主场馆就基本花光预算。结果奥运会办下来之后,蒙特利尔直接债务爆炸,到世纪末才算还完。
上图_ 第2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但是蒙特利尔和慕尼黑的教训在苏联倾国之力举办的莫斯科奥运会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当时苏联和美国的冷战正在高潮,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自从申办成功开始,就完全是苏联耀武扬威为目的的一届奥运会,提前五年就开始动工修建体育场馆,其中大型体育场从50座增加到70座,大型比赛游泳池增加了一倍,体育馆增加了300,全部投入高达90亿美金,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当时波兰全部的外汇储备了。
这样恐怖的花费不仅血本无愧(血亏60多亿美金),说来搞笑的是,由于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集体抵制,所以到最后这届奥运会基本上只有苏联和其它的部分国家参加了,堪称名副其实的“东欧奥运会”。所以莫斯科奥运会是名利双亏,堪称亏爆。
由于之前几届奥运会的爆炸式亏损,各个举办城市都债台高筑,直接导致奥运会变成了烫手山芋。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只有两个城市请求举办,一个是德黑兰,一个是洛杉矶。(而且德黑兰还自动退出了)
上图_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是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扭转乾坤
奥运会从各国炫耀实力的利器,变成了谁办谁亏的冤大头。估计是谁也想不到的事,当时美国总统还宣布,洛杉矶奥运会的钱美国政府肯定不出,谁办谁出(当时美国经济不行),但是洛杉矶市政府表示要对老百姓收税办奥运,大部分人投票反对,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决定,抛弃以往的传统,让私人来负责奥运会的运作。
正是这一破天荒的决定让奥运会起死回生,当时国家奥委会将洛杉矶奥运会的运营权交给了年仅42岁的商业天才尤布罗斯,当时尤布罗斯的主要计划是要为奥运会集资5亿美金,这一巨额的集资计划之外他还要靠这届奥运会大赚一笔。
他计划用电视转播权,门票收入和商业性赞助来实现奥运会的逆袭,但是在这之前并非没有过尝试的先例,不过这三项收入从来没有超过7500万美金,不过尤布罗斯早就看出了这其中的端倪,他认为之所以奥运会不赚钱,并不是奥运会缺乏盈利的能力,而是有很多公司占了奥运会的便宜。
上图_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
于是尤布罗斯采用了竞价的方式,谁出钱多就把某项商业权利给谁,他先把参与入围的公司数量降低到30个,然后规定“每个行业里只留最大的一家赞助公司为奥运会指定产品”这就成功的搞出了一个独家赞助的概念。
以奥运会饮料为例,当时前来竞争奥运会饮料赞助商的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七喜等公司,结果可口可乐公司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以1260万美元的巨款成交。成为独家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成功把可口可乐推广到了全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又血赚了一笔。
与此类似,电视转播权被ABC公司就付出了2.25亿美金的天价,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想象,奥运会结束之后,不仅没亏,奥运会运营方还血赚了2亿美金,这简直让全世界震惊。
上图_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比赛中的中国选手 李宁
所以有人称“洛杉矶奥运会是美国的一座金矿”,这届奥运会也成为天下无敌的柯达公司遭遇滑铁卢,由于柯达公司认为赞助费太高没有参与,结果富士公司成功代言,并且快速的占领了美国市场,可以说奥运会就此以后成为了商业巨头们的必争之地。从此,奥运会从没人要的“烫手山芋”一举变为了“香饽饽”。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打死也不想放弃今年的东京奥运会。
今年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面对疫情已决定推迟到2021年举办,不知道日本到底是会“赚”还是要“亏”呢?
文:天光破云
参考资料:
【1】《肉烂在锅里——历届奥运会经济问题》严小历
【2】《对五届奥运会经济效益的分析》喻坚
【3】《现代奥运会商业化的过程》任海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