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老师。在《北平无战事》中饰演王蒲忱, 在《琅琊榜》中塑造侯爷言阙
最近在刷第2遍豆瓣神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经典台词,何其受益。
内阁大臣徐玠语:
1.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你有这个心,必有这个果。好自为之吧。
2.天下无不是的君父。
3.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百兆生民,就像这一家的子女,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按着媳妇的职份去做,能忍则忍,该瞒则瞒,两头尽力顾着,实在顾不了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
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张居正语:
1.得失从来两难。桃源芳草,远离庙堂,但愿这是你的福分。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刑部、工部尚书严世蕃语:
1.我们可以扶起他,也可以踩死他。
2.翰林院那种清苦毕竟难捱。储才养望本就是为了施展。他们这种人,火里水里,若是真能挣出来,便不枉此生。
3.天在上,皇上在上,臣要是敢欺君,叫天雷立刻将臣殛了!
4.死不怕。就怕死在哪里都不知道。
5.官做大了,就怕受牵连。瞻前顾后就是为了留后路。
6.任有燎原火,自有东流水。
高翰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人物,没有原型。
在《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且是为数不多在历史上没有原型的人物。
在《大明王朝》里,高翰文出身高贵(苏南世家),少年得志(早早就高中探花),前半生可谓一帆风顺。自视甚高的他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本想着上解国家之困,下救斯民于水火,成就一番功业。
可惜,刚准备在浙江大展拳脚的他,第一步就中了沈一石的"美人计",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好不凄惨!
工具人而不自知:
小阁老(严世蕃)当初之所以推荐他接手任务,就是看中了高翰文作为文人的酸腐气。
寒窗苦读数十年,好不容易博得一份功名,却只能窝在翰林院这样的地方编撰史书。但凡有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肯定是拼死一搏。
即所谓“水里火里若是真能挣出来,便不枉此生”。而且文人的能言善辩也罢,或者纯粹就是当盾牌也罢,将来东窗事发,“也有个人遮挡”。
嘉靖帝没拆封就烧了海瑞的急递,严嵩和徐阶都敏锐到背后的深意。严嵩立刻狠手反击,奏请将通倭的齐大柱逮拿严办,反守为攻。嘉靖帝心中深恶勉强准如所请,接着命徐阶到裕王府和高拱、张居正,拟决郑泌昌、何茂才,褒奖胡宗宪、戚继光等一干有功将士,呈司礼监批红。同时,嘉靖帝下旨高翰文官复原职,重回翰林院。江南织造
局今年的五十万匹丝绸是织不成了,严嵩奏请让鄢懋卿南巡两淮的盐税,为国敛财。严嵩奏请嘉靖帝抓捕海瑞放了的齐大柱,意在打击正在浙江查案的海瑞等人,裕王和徐阶高拱、张居正无不义愤填膺。黄锦奉吕芳之命到诏狱放了高翰文、芸娘。芸娘执意要回杭州。黄锦将一张司礼监的文牒送与芸娘护身,还有一张吕芳的银票。高翰文
自知错怪芸娘,临行前告诉芸娘自己也再不会弹琴了,将自己记的一些琴谱还有买的几件衣服送与芸娘,并拜托芸娘将几封书信转交海瑞、王用汲。陈洪知道此事,污蔑黄锦私放芸娘,是想替杨金水开罪,二人大打出手。新旨下来,只郑泌昌、何茂才斩立决,家财悉数抄没。而严党的重要党羽鄢懋卿还即将南下巡盐,海瑞疾呼大明朝还有利剑吗?
谢邀。
细思恐极却有颇有受益的地方应该有两处,一处是贵公子高翰文被四个无赖太监脱光了衣服拦着不肯走,要留下与芸娘有不轨的证据;一处是吕芳终于回乡养老,去看望冯保,对冯保说即便他得了势,自己也回不来了。
一 破碎的高翰文 美好的贵公子
高翰文是个雅人,诗文好,通音律,理学上也有研究,世家子弟,颇有翩翩浊世公子的味道,因为他的文艺,所以他总会去相信一些美好的事情终会发生。这样的人,是最不适合混官场的。
他拥有政治理想,想着致君尧舜,否则他也不会提出“以改兼赈 两难自解”,那时候的浙江,明眼人都能看出实际是严党和清流的战场,这种烂摊子,胡宗宪想跑都来不及,他却想着去以学识本领为朝分忧,简直幼稚,他身在官场,身居翰林,搞的是理论研究,想着理论应用于实际,但却不明白为官的道理,这一点上,他倒是可以跟赵贞吉好好学学。
所以高翰文一到浙江,就被沈一石拿住栽了个大跟头。沈一石之所以能拿住高翰文,不过是沈一石的骨子里,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太了解这种人的性格弱点。“雅人会因为清高而不合污,却不会因为清高而拒雅致”,所以沈一石给高翰文安排的,是当时文艺青年(也是自己)的终极梦想,绝版广陵散、抚琴的清雅女子,她同样热爱音律,并且颇有造诣,而且,曲高和寡,大龄(实际也不算大,二十岁)未嫁。
与音结缘,因艺生情,斯文元气,于斯两全,沈一石的文艺气质先让高翰文不再那么提防,芸娘的出现又让高翰文一时情迷,最终四个太监推门而入,告诉他芸娘是杨金水杨公公的对食,这简直是一场梦碎,甚至那些太监们自己把自己脱光拦着高翰文不让走,一个雅人,一瞬之间,从高雅梦一下子跌入了阴沉黑暗的现实。就在高翰文被拿住的当口,他气愤之下说的都是,“以后不要再弹广陵散,嵇公在天之灵,会雷殛了你们!”
这个情节实在也让我这个文艺青年忍不住要跺脚哀叹,为什么刘和平老师要对我们文艺青年这么狠心!我们相信美好,错了吗!但是更深的感触却是,果然如果真文艺,就不要入官场。官场,并不是一个仅仅靠学识、专业技能和好品味就能舒服生活的地方。
但高翰文的这一次堕入黑暗,以及他后来的表现,令我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首先,他陷入了沈一石下的套儿,却没有被绊住,他最后超越了与芸娘的那一点黄泥掉在裤裆里的事儿,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声名,这充分说明,他不是一个那么在意浮名的人,他心地纯正;其次,最后的他看出了芸娘妓女身份背后的善良,冒着“纳妓为妻”的风险,给了芸娘妻子的名分,为此,他的家人将他逐出家门,他也丢了官,但那一点明媒娶妻的坚持,展示了一个男子对爱人应有的担当。
但高翰文的故事也是一个恐怖故事,一个爱文艺的人,要面临的世道,是多么险恶,那些美好的背后,竟然都是肮脏的阴谋。
二 位极人臣的最好归宿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位最理想的朝臣,忠心,能隐忍,还会主动为主分忧,更难得的是,体恤下属,为人宽厚。他是个太监,却待芸娘与高翰文十分宽厚。他对芸娘说,“我们这样的人,有时候真希望别人般配。”
这得是多宽厚的性格与善良、大度,才能说得出这样的话。真因为如此,吕芳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胸有波澜而面若平湖。
但伴君如伴虎,即便如此,吕芳也几次被嘉靖下放,监修吉壤,提前告老,这背后的考量,吕芳以一颗忠心,在慢慢靠近皇帝的想法,而他最终的进退,也是每一步步都在苦心孤诣,并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被告老还乡,嘉靖送他一张护命符,他拿来解救冯保。他对冯保来说,一直都是仕业恩师。冯保说,等我上位那一天,我接您老回来。他是这么说的:
这句话,真是听者心凉。是啊,到了那个时候,冯保得了势,即便是自己的老师,他又怎么可能让他在自己之外,另组势力,到时候即便老师不想,但一旦入了官场,有些事,又怎么可能由得了自己?再况且,新王即位,难免对前朝有一些改革,这位前朝旧人,在这其间,又如何让别人顾虑周全?
一个人,把官场看得这么清楚,却还保有一颗善心,实在难得。而细想下来,这身居高位,一不小心就是登高跌重,怎么可能不细思极恐?他把嘉靖给的护命符给冯保,也不过是保一个隆庆登基后自己的周全。
所以,当他们驶出京城,他让装疯的杨金水去把身子洗一洗,那杨金水挂着满脸溪水的恸哭,多么令人悲悯。当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今朝得势,你哪知明朝的性命还有的没的。在官场,真的是一件多么压抑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学,这生命,怎么可能愿意去接受这样的阉割与摧残。
但我还是会对官场中的那些心存改变思想的人由衷敬重,这些付出,如果不是因为那崇高的理想,又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