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54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命组建装甲旅,晋升准将。
1940年 55岁
美国总参谋部改组,马歇尔任参谋长,启用巴顿担任装甲旅旅长,后升任装甲第2师师长负责组建装甲部队。
1941年 56岁
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1942年 57岁
3月,巴顿奉命调到因迪奥训练中心,负责坦克部队的组织工作。
7月,调回华盛顿,担任美国西线特遣队在北非登录的培训工作。
11月11日,率部在北非摩洛哥登陆,攻占摩洛哥后,担任住摩洛哥总督。
1943年 58岁
3月,调到突尼斯,担任第2军军长,同时被晋升三星中将。
7月,担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在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指挥下,配合蒙哥马利将军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攻占巴勒摩,其间曾因两次打耳光事件引起美国军界和国内舆论反对。
1944年 59岁
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
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巴顿指挥第3集团军跟进。
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
12月,在阿登战役中,他奉命率部队支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 60岁
3-5月,巴顿率领部队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度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
4月,晋升为四星上将。
5月9日,对德战争结束,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政见不同被解职。
11月,任第15集团军司令。
12月,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而受重伤。21日,不治在德国海德堡去逝,享年60岁。
1924年初,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从本土调来大批援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里夫发起新的攻势。为了挑拨摩洛哥人之间的关系,还怂恿大封建主拉伊苏利向里夫发动进攻。
克里姆亲自率领里夫起义军赴东线作战。他首先消灭了拉伊苏利的部队,然后集中兵力,对西班牙殖民军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消灭了30000多敌人,西班牙残兵败将只好再次退到沿海地区。
克里姆早就知道,同时打击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统治是不现实。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他一开始就对法国采取友好态度,并且和法国当局划定了里夫和法属区的界线。老谋深算的法国殖民者原想坐收渔人之利,但当看到克里姆的胜利已给自己的殖民统治带来威胁时,担心克里姆会“侵扰”其属地,更担心法属区的摩洛哥人民会效法里夫,发动革命运动,埋葬殖民统治,因此决定把年轻的里夫共和国扼杀在摇蓝之中。
1924年夏,法国殖民军攻占了里夫的粮仓乌埃尔哈河谷,企图以此来饿死里夫人民。这样,同法国殖民军的决战已不可避免。面对法国的侵略,克里母致函法国驻摩洛哥总督,义正辞严地指出:“我们只要求得到法国那样的权利:各国人民自主的权利!”次年4月,他把军队主力调往南线,向法军展开猛烈的反击。经过几个月的激战,里夫人民夺取了法军许多重要据点,并向首都非斯挺进。
法军的失败,引了法国的震动。为了扭转败局,法国政府撤换了任职已达13年的总督,委派曾任法军总司令的贝当元帅为远征摩洛哥军队的总司令;同时增派16万正规军,配备飞机、坦克和大炮,向里夫人民疯狂扑来。法军当局估计到,单靠自己这些军事力量,还难以战胜英勇顽强的里夫人民。因此又于同年7月和西班牙勾结起来,建立法、西委员会,达成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协议,共同出兵镇压里夫人民。
这年9月,西班牙军队在法国舰队配合下,在胡塞马湾登陆,接着长驱直入,占领了里夫首都阿杰迪尔。在南线,30万法军向里夫发起全面进攻,尽管克里姆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退却。1926年5月末,法军占领了克里姆设在塔尔吉斯特的司令部。一个月后,克里姆和他的家属被法国当局流放到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
21年后,法国当局以为克里姆的反抗意志已被长期的流放生活磨平。为了安抚人心,特地让他去巴黎参加国庆观礼。不料克里姆壮心不已,在埃及参加了独立解放斗争。
1956年,摩洛哥终于获得独立。不久,先后收回了西班牙占领的北部的保护地和法国占领的南部保护区。1958年,摩洛哥政府授予克里姆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
1、突尼斯战役,重整美国第二,登陆北非后,他被任命为摩洛哥总督。在突尼斯的凯瑟琳山口,美国大败后,他接手第二,重整旗鼓,心为之一震,随后部队焕发战斗力,在日后建功立业,最后和英一起迫使突尼斯的德国和意大利联投降。
2、西西里战役,率领美国第七集团,登陆西西里,如果不是他,蒙哥马利打1年都拿不下西西里(当时就连英国随记者也说,他们经常跑到蒙哥马利的前面),莫西那,巴勒莫都是巴顿拿下来的。
3、登陆诺曼底后,提出眼镜蛇计划的原型,被布雷德利采纳后,率第3集团,横扫诺曼底,一路打入法国腹地。
4、长途奔袭,穿越法国,一口气打到法德边界的齐菲戈防线。
5、在阿怠阀糙合孬骨茬摊长揩登战役开始后,迅速北上,援助第一集团,解救了101师。
6、横扫莱茵流域,最后合围鲁尔区,德国元帅莫德尔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