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在哪里? 非洲北部。 撒哈拉沙漠、麦地那、伊斯兰……摩洛哥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印象。然而,摩洛哥的空气里,弥漫的还有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和味道。这里的独特风情你永远都想象不到。为什么不来摩洛哥看一下呢? 卡萨布兰卡味道 法语中卡萨布兰卡是“白色屋子”之意。其实真正的卡萨布兰卡并没有太多浪漫的气息,倒是阿拉伯式的旧街市Medina是这个城中的特色。曲曲折折的小街两旁是排列众多的小店,路是石板铺砌,街市随着夜幕的降临越来越有活力。Rue Chakab Arsalane和Rue de Fes是卡萨布兰卡最繁忙的购物区,也是当地人饮食消费的场所。 马拉喀什广场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回教王朝所统治过的一个古都,也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一个旅游城市。相对于卡萨布兰卡的清净,马拉喀什则有五彩缤纷的风情。马拉喀什有14个主要古城门,它们是1126年的国王所建,城中有历代王朝、多个宫殿、古墓等,最著名的是Djemaa el-Fna广场。有人说没看过这个广场,就等于没来过马拉喀什。广场是不眠的,这里有印度舞蛇人、出售香料和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手工艺品小摊位。 在摩洛哥,毛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依山而建的非斯老城是摩洛哥的手工业之都,早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在非斯老城狭窄而崎岖的街道上,负重的毛驴早已走了上千年,只不过所驮的货物发生了变化。游人徘徊在非斯老城里,经常会被紧贴身后的毛驴撵得不知所措;迎面遇上 毛驴,也只有主动让路的份儿。有时,在只容一人通过的窄巷里,两头毛驴狭路相逢,怒目相视,互不相让,一下子便把通道堵得严严实实。 毛驴蹄叩击石板路面声、工匠铺响起的敲击声、清真寺传出的悠扬诵经声……交织成非斯老城千年不变的交响乐。有什么比毛驴更适合作为非斯老城的交通工具呢?遍地的驴粪虽然煞风景,却是真实的原生态,让人们深深感到,非斯老城保持着历史的原汁原味。 在摩洛哥的农村,无论山沟、高原还是沙漠边缘,毛驴默默地为人们分担着生活的压力。摩洛哥缺水,许多地区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地表水,村民取水只能去几十里外的深水井,毛驴则是他们的必备交通工具。在那里,常能看到老人边骑驴边哼着小调,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曾邂逅摩洛哥一对农村姐妹,姐姐十来岁,妹妹小得多。姐姐忙着洗衣服,妹妹负责打水。干完活儿,姐姐牵着两头毛驴往回走,毛驴一头驮着三五个沉重的水桶,另一头驮着妹妹和两筐洗净的衣服。微风里,毛驴渐行渐远,铃铛声却仍然清脆入耳。 这对姐妹长大后,也许仍会和毛驴相伴终生。她们可会想到,对她们再普通亲切不过的毛驴,会在异域客的心里留下永远的回味和感慨?●行者印象 我比较喜欢菲斯这个地方,这里没有机动车,数不清的清真寺、旧房屋遍布其中,有时错过了某个著名的景也不知觉。 这里被视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街道狭窄弯曲,两旁店面毗邻连片,机动车是无法通行的。行走在这里,你会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尽管游客身着时髦,不过城区的建筑风格、居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仍表现出浓厚的中世纪风貌。——BEE(导游) ●出行攻略 成团几率:目前已有旅游团队联同摩洛哥、肯尼亚等国组团游览,行程8到10天,费用在1.5万元至2万元。 签证:签证时间为7个工作日,有效期为1个月;经卡萨布兰卡国际机场转机到第三国,持机票停留不超过7天,免办签证。 ●游览重点 首都拉贝特、古都菲斯、马拉克什、卡萨布兰卡、海滨城市阿加蒂尔、撒哈拉沙漠,行程在8到10天为佳。
去摩洛哥旅游要注意什么
摩洛哥的最佳旅游时间是二月中旬至六月以及九月至十一月。那么,去摩洛哥旅游要注意什么?快拿小本子记好了!
(一)出发前的准备:
1.请务必带齐护照原件,身份证,机票行程单,个人旅行用品,于指定地点准时集合;
准备衣物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 摩洛哥属非洲西北部亚热带地区,北部沿海受地中海影响,基本为地中海式气候,四季温和;西部和西北部沿海受大西洋影响,四季温和潮湿(如卡萨布兰卡,全年气温在12°C—28°C);南部和东南部靠近撒哈拉大沙漠,四季炎热干燥(如马拉喀什,最高气温达到40°C—45°C,早晚温差大)。
2.出发之前请务必携带游泳衣、防晒霜、太阳镜、法式转换插头。
3.其它带物品:雨伞,相机,胶卷,电池,太阳境,适量护肤品,大一寸证件相四张,护照复印件(万一证件遗失方便补办)。
4.摩洛哥为纯正的伊斯兰国家,请游客尊重当地信仰和习俗。无论身边的朋友、陪同都有可能是穆斯林,请避免评论当地的宗教信仰及好坏。在摩洛哥,穆斯林还要每天面向麦加方向祷告五次。因此当司机或陪同提出祷告的请求时,请尊重对方的请求。进入对游客开放的清真寺参观时,应注意脱鞋,女士胳膊和腿部最好不要裸露。对当地居民拍照时应事先征得对方同意。
5.游客的旅行着装应以轻便舒适为主,除乘坐商务客舱及进入***要求正式服装外,其他场合无特殊要求。
6.酒店由于受欧洲旅游的影响,往往没有牙刷,牙膏,拖鞋等一次性用品,游客应自带;
7.目前人民币在摩洛哥不能使用,所以赴摩一定要带上美元,如带美元,尽量多准备一些小面额美钞,如1元,5元等以方便使用. 携带外汇现钞入境自由,但根据摩洛哥法律,出境时则有非常严格地限制,即每人携带超过4000美元的等值外汇现钞,则必须持有入境时的申报单方可携带出境。否则出境时会被海关罚没。
8.由于在摩洛哥的药房买药必须凭医生处方,且医疗费昂贵,故应带上常用药品,例如:晕车药以及痢特灵等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摩洛哥对入境旅游者无医疗保险要求。
(二)出门旅行,安全第一
1.集体活动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在旅游中请避免离团单独行动,不要同陌生人搭话,每到一站一定要记下酒店地址,电话,自由购物时一定要记清集合时间,地点,离开团体即使只有几分钟应向领队和团友打招呼。
2.住酒店时现金等重要物品要注意保管,现金等重要物品要存放于酒店保险箱或随时携带保管(包括早餐时也要注意保管),注意保管自身财务。
3.贵重物品不能放于车上,如果车辆被偷,砸,抢,司机及车公司不会给予赔付,请务必看管好个人物品。
4.注意保管好行李及个人财物,出境乘飞机时绝对不可将贵重物品放在托运行李内,相机用电池也不应托运,收到托运行李后一定要将上面的旧条子除掉,以防下次托运时引起误会,导致您的行李运错地方。
5.摩洛哥小偷无所不在,抢劫也时有发生,因此护照,机票,现金及相机,首饰,手表等贵重物品必须随身携带,(尤其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酒店内)挎包最好是斜挎。
6.摩洛哥的交通在某些地区比较混乱,交通灯视同虚设,过马路请一定要注意。
(三)食宿行游注意事项
1.团队早餐通常在酒店内用西式餐,中餐及晚餐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正餐根据实际情况有可能是中餐或者是当地餐。
摩洛哥只有一到两家中餐厅,且为当地华人开设,饭菜并不可口,摩式餐虽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简单,口味有一定差距。
2.团队在境外用餐时,如果安排在酒店内用餐,则在用餐时不提供饮用水,如需饮用水,水费请您自理;如果安排在当地中餐厅用中式餐,则会提供茶水;如果安排在当地餐厅用摩式餐,我司则会根据情况安排饮用水,一般情况下4-5人配置一瓶水。
3.摩洛哥均为信奉伊斯兰教国家,按宗教规定禁止饮酒,建议入境时尽量不要携带酒类饮品. 如在境外需要饮酒时,请到当地持有酒证的中餐厅或当地餐厅,并在餐厅内购买其酒类饮品。根据当地法规,禁止自行携带酒类饮品进入餐厅饮用,否则可能招致当地警方介入并追究刑事责任。
4.自来水未达到饮用标准,故此酒店内不提供开水,也不提供煮开水用具,请自行购买矿泉水。
5.酒店的双人房标准间,部分会设置一双一单两张大小不同的床, 另外大部分房间双人房的床距离较近,因为酒店大部分以家庭度假为主。在酒店浴室内淋浴时注意拉好浴帘和关好门,避免水浸地毯,否则酒店可能罚款200美金,酒店内一般有闭路电视节目,计时收费,因此电视遥控器上凡是有PAY或P字样的按键都不要轻易去动。酒店房间内电话,小冰箱内的.酒水,小食品,洗衣,都是收费的,如需要这些服务,客人需自行付款至前台。退房时一定要检查是否遗忘物品,房间钥匙要交向服务总台,在酒店若要行李员帮忙拿行李,通常按照个人意愿付1-2美金。
6.行程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旅游巴士,往往全程使用一部车,所经一定注意维护车内卫生,旅游车内任何时候均禁止吸烟,不允许吃冰淇淋和带果皮食物。
7.摩洛哥目前尚未有真正拿到摩洛哥王国许可证的导游证件的中国人,团队目前所配人员在当地称为中文陪同,大部分为当地生意人,其专业水平及服务意识都不能同其他国家相媲比,请理解。部分重点段落配当地的摩洛哥地陪,有中文陪同配合翻译。
(四)北非地区电话费极高,尽量避免在酒店房间打长途,全球通手机可以在当地免费接收短信。
(五)摩洛哥与中国时差为八小时,对付时差最好是顺其自然,一切照当地时间为准。
(六)由于天气,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罢工,原订交通延误或取消等旅行社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行程延误,更改,损失,将由旅行社与客人协商解决,所产生的费用由客人自理。
;
摩洛哥很小,要么就是顺时针绕着它玩,要么就是逆时针,然后在此过程中删选或者增添一些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城市。
摩洛哥处于北非,跟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非洲国家是不一样的。《红海行动》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这里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盛行,英语确是其次。国民素质一般,不过对于曾经在印度独自暴走的我来说,这里已经算是文明国家了。
我们一行人在路途中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长途火车、包车、打车、徒步。我们飞机是飞往卡萨布兰卡,然后走逆时针方向游玩,所以一开始就是火车到马拉克什,然后沙漠团、菲斯、舍夫沙万、丹吉尔、最后再回到卡萨坐飞机。路途长的就火车,短途的或者人数够的,就拼车。市区内游玩就打车,偶尔徒步。
撒哈拉沙漠必须去!怎么订?国内微信有这种服务,直接订好,当地司机全程接送安排。我们的司机是挺好的一当地大叔,是此行中接触到的最厚道的当地人。
至于车票、酒店、行程怎么订,我一般出去玩都是在网上旅行相关的APP里找对的团,有团长主心骨等安排路线,我只负责翻译就OK。
丹吉尔也要去,在直布罗陀海峡边上,可以坐渡轮去西班牙。
十天左右的时间要玩遍一个国家,实际上也就只能主流景点参观,没有办法达到深度游的。所以,不管是发达还是非发达国家,十天左右的行程都是非常紧的。
如果是想要安逸的,躺躺睡睡,吃喝玩乐的,这里不适合你。
因为,我们基本每一两天就要换个城市。住宿也不是大酒店,大多以当地民宿为主。
摩洛哥是个发展中国家,虽说还没有脏乱差,但也还没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里也不适合购物,吃的也很一般,整天就是面包塔吉锅鸡肉,都吃得快吐了。
这里更适合那些喜欢自然风光,亦或想体验撒哈拉沙漠、体验异域风情的人,或者就适合到外面来看看世界的人。
据最后一晚的浙江店主说,摩洛哥对当地的女生找中国男生做男朋友视为耻辱。所以,想要来艳遇的,基本也没戏。
何况,大白天的都是阿拉伯长袍挡住了,有的只有两只眼睛。据说是在卡萨布兰卡有那种私密的酒吧,有些阿拉伯女人会有放纵的时候。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自打我从摩洛哥回来,也有几个朋友圈好友来咨询我行程路线以及如何玩法。
当然,我一般会有几个问题:行程有人订吗?有人带队吗?预算多少?
因为我比较懒得去研究攻略,不如找有经验的驴友,跟着走就可以了。
可以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驴友团。譬如说男女比例,譬如说分工安排,甚至颜值高低等等。
很多人担心跟陌生人一起玩是不是会特别尴尬无趣,这就是每个人的性格问题了。能不能融入团队,取决于你的天性如何。
对于我来说,比较随性、包容,不会太有戒心。接触陌生人,学习到新的东西,跟他们交朋友,是一种乐趣。
所以归根结底, 旅行方式没有对与错区分,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就喜欢待着不动,有些人喜欢三三两两好友出行。
在飞机上,认识了几个无锡的大姐,她们是无锡当地一个户外俱乐部成员,我们摩洛哥的行程基本上一样,所以每到一个景点,基本都能偶遇。
认识了一个广东的大哥,移民到摩洛哥的,他说在那边准备做海参生意。他不怎么会英语,下了飞机,帮他搞定了手机卡,临别时说到了卡萨打他电话。可惜我们在卡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菲斯开始,我们基本每顿都是中餐,人均80-100,算是当地的大餐了。还记得菲斯那个晚上,吃了五碗饭,实在是饿昏头了。这里有很多中国人来创业做生意,餐厅吃的还是挺正宗的中餐,基本以川系为主。
在卡萨等着进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时候,有个中国大妈是导游,一口当地话,活久见了。
最后一晚住宿,我们住在一个大别墅里。老板娘93年的,浙江人,当过兵,给我们看过拳头,确实不像骗人的。她跟男朋友到了摩洛哥旅行之后,就喜欢上那里了,于是就在华为、OPPO等大企业附近租了一个大别墅,专门接待企业里的成员以及旅行的人。
你看看, 我们的大千世界多么渺小,无数种生活方式就在我们眼前。
我是出生在一个山脚下的小村庄里,那时候,有个女生,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比较响亮,她还有个更厉害的弟弟,都是属于那种智商跟家庭不匹配的典型案例。
他们就是那个年代,小村庄里的传说。
后来,我听说她去读的师范,后来,我听说她的弟弟上了很好的大学,年薪几十万了。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导致我从小或多或少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中。
在摩洛哥的蓝色之城舍夫沙万,我们居然意外地碰到了。
虽然在前些年因为工作原因见过几面,自那之后基本没怎么碰面。居然在摩洛哥见面了。
她跟她的老公在非洲自驾,一路穿梭至摩洛哥。
这又让我想起我另外一个经历。几年以前,我读完了背包客小鹏的《背包十年》,背起行囊去东南亚穷游了。在老挝的四千美岛,我碰到了《背包十年》的作者。
就是这么有缘的。
文艺青年三毛如是说。
三毛在摩洛哥当年是住在一个叫阿尤恩的城市,我们没去,那里一般也不是主流景点,而且去玩的话,当地政府还要严查。除非真的是三毛粉,才会去她住过的地方缅怀。
我们在撒哈拉沙漠骑骆驼,可惜天气问题没有碰到好看的夕阳,网上的那些绝美的图片,仿佛拍摄地跟我们不是一个地方。
其实骑骆驼一小时左右,腿就开始酸了,屁股也痛,难受。
在沙漠里休息时候,直掉眼泪,下次进类似的地方,一定要买防风眼镜了。
晚上住在沙漠边缘,四周一片漆黑,抬头就是满天的星星。
另外一批90后队伍围着篝火蹦蹦跳跳一直到凌晨两点,我是眼睛实在是睁不开了,早早地就睡了。
总觉得要写个结尾段。
世界上总共有233个国家以及地区,我才走完十分之一。
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北欧、南美、非洲、中亚...太多想要去 探索 的地方。
环游世界的梦想,一点点正在实现,虽然着实有点慢。
若要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回答不出来。
电影里阿甘突然之间就这么一直奔跑到胡子长满了脸,也突然之间停下了奔跑。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这样的。
摩洛哥是一个朴实平静的城镇,更是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与特色的地域风情。说到摩洛哥不得不提到它如同巨大迷宫一般的建筑群和遍布各个土黄色建筑之间的神秘狭窄的小路。还有那里特别的“毛驴宅急送”。
在摩洛哥,大都市如Casablanca,小镇比如沙漠边缘的梅祖卡,都会有迷宫一般的麦地那。在麦地那里,当地人早已习惯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他们在巷子里开店,售卖一些特色的纪念品、特产...夜晚,在闪烁着幽暗灯光的深巷之中,每一扇紧闭的大门内,都有着对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神秘且奇妙的生活方式。
在这些狭窄、拥挤的巷子里,毛驴无疑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建筑维护的材料还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各类日常用品,衣食住行几乎全都可以依靠毛驴运送。可以说毛驴对于当地人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其实,毛驴还有很多的用途,他们不仅在麦地那被当做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在农田里也担当重任。比如修建老宅用的建材,全都是由毛驴运送。此外,毛驴在摩洛哥还有一项轻松有趣的任务那就是负责被游客拍照。在摩洛哥你可以随便拍当地男性和驴子,但不能拍妇女。这些辛勤工作的可爱毛驴,也成了摩洛哥一道奇妙独特的风景。
想要体验一下毛驴宅急送的乐趣就亲眼去摩洛哥一探究竟吧。
摩洛哥王国,简称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99%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其余人口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马约尔花园:著名服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生前同搭档皮埃尔•布尔热 (Pierre Berge)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购下了这片私人花园。它为这名顶尖法国设计师提供了一片休憩场所。
巴西亚皇宫:巴西亚皇宫是摩洛哥少数对外开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宫之一,花园、中庭、华丽的房间、喷泉,每个房间都精心设计过。
不眠广场:从日出到深夜,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买卖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它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因为有此广场,马拉喀什有了无穷生命力。
艾伊本哈杜筑垒村:该城堡保存的异常完好,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最美古旧村落,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让人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
瓦尔扎扎特麦地那老城:在以前,土楼是当地人为抵御外敌侵略而建。这里随处所见的是柏柏尔人利用泥土与干草为材料所建造的传统红色土楼(Kasbah)。虽是泥土和干草为建筑材料,但仍可屹立百年而不倒。
伊芙兰小镇:是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古城菲斯的南部。这个小镇有“小瑞士”之称。精心修剪过的草坪上,鲜花盛开,房前屋后绿树葱葱,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仿佛进入了一个瑞士村庄。
沃鲁比利斯城:古罗马北非遗迹,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
舍夫沙万:舍夫沙万是一座山谷中的小城,城中的墙壁、民宅大门都被漆成了天蓝色,鲜艳的色彩让这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蓝色小镇”。纯净清爽的空气和似乎永远为蓝色的天空,与错落有致的阿拉伯城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天然的蓝色画卷。
艾西拉艺术小镇(Asilah):北非的海滨小镇,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整个城是用深深浅浅不同色调的蓝色粉刷出来的,像面包一样鼓鼓的土房子曲曲折折地连在一起,蓝色的围墙、蓝色的阶梯、蓝色的大门、蓝色的窄巷,山泉叮咚,朴实纯美得就像一幅画。
乌达亚斯城堡:城堡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城堡内居民区房屋全部都是蓝白外墙。故拉巴特也有蓝白城之说。在城堡高空平台,可见大西洋。
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启闭,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寺内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