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米哈伊洛大公(俄罗斯米哈伊尔大公)

2023-02-06 1:52:30 最新体育 zengha

塞尔维亚值得去旅游吗 塞尔维亚旅游好玩吗

塞尔维亚值得去旅游吗? 塞尔维亚旅游指南和攻略 塞尔维亚有什么好玩的? 美食吃什么 塞尔维亚旅游感悟

塞尔维亚是一个充满了欧洲风情的古朴国度,这里的文化多样性较强,让你感受到一股浓烈的异域风情和景象,塞尔维亚人还是非常友善的,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以及美食都是较为吸引人的存在,下面给大家分享塞尔维亚可玩性旅游分析。

塞尔维亚值得去旅游吗?

作为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塞尔维亚整体上还是非常不错的,这里的人们友善谦和,食物丰富美味,拥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遗迹,对于喜欢人文和历史的朋友来说还是非常值得深度游的。

路线安排:

因为免签和有条件免签,国庆前选了巴尔干半岛这条线,路线是塞尔维亚-波黑-黑山

塞尔维亚旅游指南和攻略

位置: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内陆

物价:性价比很高,面包3块一大堆,水果10元撑到死。

花费:完全不需要穷游,司机包车,住最好的airbnb,吃最好的餐厅,落地下来才四千元。

塞尔维亚给人的印象:

塞尔维亚到处在修基建,有一种国内城市的风格和场景,奇怪的各种建筑组合,街道上的帅哥美女又高又多。

行程安排+交通指南

贝尔格莱德:2天,诺维萨德:1天

包车南下:2天

萨拉热窝:2天 ,莫斯塔尔:1天

科托尔:2天

塞尔维亚有什么好玩的?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东正教堂:圣萨瓦教堂-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圣马可教堂、圣乔治教堂

米哈伊洛大公街-国会大厦-卡莱美罗丹城堡:都离市中心很近。

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铁托生前纪念馆

美食吃什么

frans:当地认为最好的餐厅,清新豪华

little bar:歌剧院风格,一定提前预约

casa nova:当地有名,座无虚席

泽蒙小镇:吃了顿海鲜:saran,非常好吃,强推鱼汤

诺维萨德:塞尔维亚的雅典,没有经历战火的古老文艺小城,欧式风格中心广场适合喝个咖啡听街边音乐

人民广场-主教堂-要塞

南部中世纪修道院:如隐士一般,远离市区,还未作为景区正式开发(后出一篇详细笔记)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studenica monastery:世界遗产,大大小小教堂十几座,但如今只有三座保留,非常值得一看

米列萨瓦mileseva:著名的白色天使就在这里,以湿壁画文明

塞尔维亚旅游感悟

刚去塞尔维亚的旅客一般都会有所抱怨,认为这是一个不会回购的旅游目的地,贝尔格莱德的诸多建筑物在20年前的战争中已经被大部分毁掉,城市的建筑物大多都是新建的,没有欧洲中世纪的风格和元素。

南部的修道院很远很偏,整整两天的山路头很晕,但在旅途的最后一天好好看了攻略,把先前不了解的历史补上,才明白这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是需要做很多功课之后再去审视的,历史给了他太多的打击,和平来之不易。

塞尔维亚米哈伊洛大公(俄罗斯米哈伊尔大公) 第1张

去塞尔维亚旅游10天,应该怎样安排?

众所周知去欧洲旅行几乎都得申根签,即便个别国家对中国放宽签证政策,也都还设置了各式各样的条件,去欧洲国家想要说走就走的确不容易,塞尔维亚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真正对华免签的国家真正意义上的说走就走.

「塞尔维亚—行程安排」如下:

DAY1:上午11:35飞机--香港--中转莫斯科--贝尔格莱德--晚上22:10到达

宿:lella Apartment

DAY2:(老贝市中心游玩)共和国广场—米哈伊洛大公街—卡莱梅格丹城堡—斯卡达利亚步行街

早餐:公寓楼下   中餐:《Casa Nova》   晚餐:《Torn latin》

宿:Lella Apartment

DAY3:(西部两日游)贝尔格莱德--水上房子--德里纳河—塔拉公园

早餐:买东西在公寓吃    中餐:路中途餐厅

宿:米利夫公寓

DAY4:木头村—8字火车—回贝尔格莱德

早餐:火车站     中餐:火车站    晚餐:《两只小鹿》

宿:杰普德酒店

DAY5:贝尔格莱德—诺为萨德(自由广场—玛利亚大教堂—约维努大街)

早餐:酒店早餐    中餐:《Project 72》  晚餐:《FishZelenish》

宿:市中心时尚公寓

DAY6:彼得罗瓦拉丁要塞—多瑙河大街

早中餐:《Masa》   晚餐:《FishZelenish》

宿:市中心时尚公寓

DAY7:伏伊伏丁博物馆—现代美术馆--诺维萨德---贝尔格莱—圣萨瓦教堂—北约空袭遗迹

早餐:买东西在公寓吃   中餐:《Pizzeria Alla Lanterna》  晚餐:超市买

宿:贝尔特尊贵公寓

DAY8:(新贝游玩)泽蒙·戛尔朵什塔—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遗迹—新贝Usce购物中心

早餐:公寓早餐     中餐:《Ciribu Ciriba》    晚餐:超市买

宿:贝尔特尊贵公寓

DAY9:闲逛一天

早餐:公寓早餐     下午茶    晚餐:《Zavicaj Restaurant》

宿:贝尔特尊贵公寓

DAY10):下午13:25飞机--贝尔格莱德--中转莫斯科--香港(+1天)

早餐:公寓早餐   中晚餐:飞机上

宿:飞机上

DAY11:返程

爱上塞尔维亚不需要更多理由!

这样的免签含金量真高,不仅旅游免签,连经商和探亲都是免签,而且最长可以停留30天,最重要的无附加条件!完全不像马来西亚的那种“免签”:限定至少两人出行,而且只能跟团,水分实在太多。塞尔维亚这样的免签多给咱们来几打吧。

被剪贴的告白|巴尔干四城记【贝尔格莱德】

提及前南斯拉夫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脑海里最先闪过的是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铁托、电影《桥》以及比电影本身还出名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几乎都和战争有关,这个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事实上,整个巴尔干地区在历史上都是多灾多难的。

以现在的塞尔维亚为例,塞族人在公元7世纪定居半岛西南部,蛰伏在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之下达数百年之久,终于在公元12世纪独立称王。

16世纪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塞族人一部分在奥斯曼的统治下挣扎求存,一部分在奥匈帝国的庇护下蛰伏,又是几百年后,才再一次站起来,但依旧战火不断。

最近的一次,便是1999年北约因科索沃问题大规模轰炸贝尔格莱德,半个贝尔格莱德被夷平。

这是贝尔格莱德历史上第44次被毁,这座城市经历了115场战争,44次被夷平,然而今天的她却成为欧洲著名的不夜城。

写到这里,标题四城之一的贝尔格莱德已经登场了。也是我们本次旅行逗留最久之地。

Belgrade在塞尔维亚语里面的意思是白色之城。“贝尔”意为“白色”,“格莱德”意为“城堡”。名字的由来是在很久以前,一群商人和游客在乘船游玩多瑙河时眼前出现许许多多白色的房子。

如今,我们在多瑙河畔散步时,看到的大多是奥匈帝国时期的红顶房子 ,看到的白色是成群的白天鹅。

最负盛名的白色建筑是老贝城的圣萨瓦大教堂,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整个巴尔干半岛当年在东罗马帝国的影响下,大多数人信奉东正教。虽然在南斯拉夫时代宗教信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今天不论在贝尔格莱德还是塞尔维亚其他地方,都能感受到东正教带来的独特魅力。

我们曾在早晨和黄昏去过圣萨瓦大教堂,清晨时绿顶白墙色彩分明,洁净如新;日暮时余晖照映霞光朦胧,温暖宁静。

教堂一层布满脚手架,据说这教堂已经修了80年还未竣工,不禁为塞国人民的搬砖效率感到担忧。

负一楼的地宫金碧辉煌华丽至极,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对艺术的贡献真是不可小觑。

朝圣完宗教建筑,一路沿着老贝城走过一段上坡加下坡路,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大佬之一铁托最后的长眠之地。

铁托墓和纪念馆建在一片高地上,那一处清风拂面,绿树成荫,附近是一些大使馆建筑,其中伊朗大使馆离得最近,和大使馆门岗聊天时他告诉我们,他们的大使馆的位置是最棒的,安静的不像话,每天可以听到鸟叫,语气颇为自豪得意。

纪念馆内陈列品以铁托生前遗物为主,数量可观,其中不乏当年与纳粹德国打仗时缴获的一些战利品,不得不说,德军的装备放到现在外观依然很能打,馆内工作人员指着柜子里几把枪(分别来自意大利、匈牙利、俄国和德国),说:Germany is best.

于是老爸现场给我们上了一课:《凡尔赛和约后的德国是如何走上了歪路》。

肯定会有朋友问:去卡拉梅丹城堡了吗?

是的。当然!

去之前略做了些功课,为了方便记住,姑且称之为:一座城堡,两条河流。

一堡:塞尔维亚境内大约有二百处古堡或古城堡遗址,大部分已毁于战争,保存下来多数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军事城堡。卡拉梅丹城堡也是土耳其人统治时代留下的遗址,历经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战役。

两河:萨瓦河(Sava River)是塞尔维亚的母亲河,它源出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Julian Alps),流经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最终在卡拉梅丹城堡前与多瑙河汇合。

多瑙河(Danube)流经此地造就中游平原,河道变阔促使这里的水流增加。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令这里成为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的重要农业区。

沿河边的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都是各国的经济中心。地势险要,加上经济命脉和农业大区,令贝尔格莱德成为战争的前线。

卡拉梅丹就建在这片兵家要塞上,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土耳其风格建造工艺让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贝壳,守卫着贝城。

城堡围墙上坐着许多年轻人,男孩们在聊天,女孩们一边自拍一边看落日,这个地方应是贝城最佳Sunset View.

于是我们也学着他们,挨着坐到一起,轻轻靠着,拂面晚风,河水清波,夕阳就这样一点一点消失在远处山峦之间,那一刻时间定格在晚上8:15。

因是自由行,一家人抽空便在老贝城四处走。一些街区北约轰炸的伤痕赫然在目,弃置的大楼用黑黢黢的空洞凝望世人,宛若骷髅,巨幅海报上印着塞国女军官的照片,眼神坚毅。国会大厦门前广场长悬挂着在科索沃战争中死去的塞族人的照片,低喃着这个国家未愈伤口的痛楚。

转过一个街角,再走一些路,画风慢慢温暖写意起来。

我们步行到了米哈伊洛大公街(Knez Mihajlova),这条命名于1870年的街道是塞国最著名的商业街,令人印象深刻除了沿街的19世纪的建筑之外,就是人,很多人,很多当地人,在这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真是不太容易见到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我们一家四口东方面孔实在有些惹眼,时不时要被当地孩子问:Where are u from?

孩子们英语不错能简单交流,他们多数有着栗色的卷发和棕色的眼睛,共同的特点是都是长腿,一个身高跟我相近的小男孩居然才只有7岁。难怪本次世界杯塞尔维亚队平均身高第一(187cm)!

距离大公街不远是共和国广场,下午时分这里到处是约会的年轻姑娘小伙们。

再走几步路就到了著名的斯卡达利亚(Skadarlija)步行街,这条波西米亚风情的小街完全保留了19世纪后半页的风情,沿街老房子虽都上了年纪却还是浪漫派头十足,鹅卵石也是铺的一脚深一脚浅,每家餐厅都有live band,一些上了年纪的男士女士翩然起舞,还有些合着乐队的旋律轻声吟唱,在这里,仿佛时光倒流,仍可感受到前南斯拉夫人的优雅和富足。

因没有提前预定位置,我们最终还是没能吃上贝城排名前三的casa nova餐厅,服务员很抱歉的告诉我们,还有位置但是上菜也许要等待一小时以上,已是饥肠辘辘的我们果断选择放弃等待,转投另一家不知名餐厅,事实证明,能在这条街生存下来的都非等闲之辈,我们花了不到预算一半的钱依然吃到了一顿满意的晚餐。

贝尔格莱德城市可简单分为老贝和新贝,它们以萨瓦河为界,Day1-3我们住在老贝城,上述提到的圣萨瓦大教堂、卡拉梅丹城堡、铁托墓、国会大厦、步行街等都在老贝城,交通工具基本靠走,至于导航...谷歌在手,天下我有。

最后一天Day11从黑山回到贝尔格莱德时住在新贝城,我们被轰炸的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就在这里。从1999到2018年,这块遗址有着令人窒息的重量。

我们全家到达遗址时,碰到两位从广东来的大三学生,看着纪念碑前堆成小山包的鲜花,和一句句来自世界各地国人的祝福和缅怀的留言,内心最后一丝酸楚也烟消云散。

最后一晚住的公寓在泽蒙小镇,这片区域曾是奥匈帝国最后的边境,如今还完整保留了帝国统治时期的建筑风格,蓝色多瑙河缓缓流过,白天鹅成群悠游自在,红顶房子错落有致。

因电影《茜茜公主》而对奥匈帝国满是憧憬的我,因电影《芳芳》对1870年的维也纳满是向往的我,在泽蒙,这种因欢喜被满足的情绪达到了顶峰。这个小镇它曾属于我喜爱的茜茜公主,这就算是我来过当年的奥匈帝国吧!

以上,贝尔格莱德篇,End。

历经战火,这个欧洲后花园不该被世人遗忘

01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共和国广场

Republic Square

共和国广场是贝城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塞尔维亚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Mihailo Obrenovic)的雕像,他骑在马上警戒地眺望远方,默默地守护着塞尔维亚。广场另一侧的 米哈伊洛大公街 同样以这位民族英雄命名,它仍保留着19世纪晚期的建筑风格,只是昔日权贵们的居所如今已变成各式商铺。这里不时传来街头艺人悠扬的琴声,与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相得益彰。

卡莱梅格丹城堡

Kalemegdan Fortress

在多瑙河与萨瓦河(Sava)的交汇处,坐落着这座主体重建于18世纪的城堡,而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注定了它多舛的命运:在多次战争中,这座城堡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建筑风格仍残留在城堡四处,就连它的名字也是取自土耳其语:“卡莱”意为堡垒,“梅格丹”意为战场。如今,卡莱梅格丹城堡已经远离了争斗,人们倚坐在城墙上,拥着自己心爱的人,望着落日余晖缓缓洒向多瑙河,享受这片“战场”的土地上独有的和平与安宁。

全天开放

beogradskatvrdjava.co.rs

圣马可教堂

Church of Saint Mark

在这座遍布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建筑的城市中,圣马可教堂算得上特立独行。整座教堂以红砖堆砌而成,单从其外观看,无法判断出这座有棱有角的砖楼是拜占庭风格的建筑。不过走进教堂便会发现,其内部装饰正是最传统的东正教风格。素雅而圣洁的白色占据整座教堂内部,其最深处的正中是绘于圣像屏风之上的《最后的晚餐》,众圣人画像排列两侧,教堂顶部的玛丽亚张开双臂,信徒们会站在告解台前,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

免费

crkvasvetogmarka.rs

圣萨瓦教堂

Saint Sava Temple

1935年,塞尔维亚人民为了纪念创立塞尔维亚第一个东正教会的精神领袖——萨瓦,在其圣体被焚烧之地建起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堂。这之后的数十年间,战火一次次摧残着这处多难之邦,致使这座教堂一直没有完工,直到2017年,建筑外观才修建完毕,内部的装饰工作仍在继续。如今,这座教堂已经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也是贝城的地标之一。圣萨瓦教堂的命运如同塞尔维亚民族的缩影一般,战火阻止不了教堂的建立,同样无法阻止塞族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圣人萨瓦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为这个坎坷行进的民族照亮前路。

8:00-18:00

免费

crkvasvetogmarka.rs

戛尔朵什塔

Gardoš Tower

戛尔朵什塔是距离市中心12公里的小镇泽蒙(Zemun)的制高点,建于19世纪末的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在当时,它是一座大型堡垒的一部分,随着战争的破坏与岁月的侵蚀,如今只剩这一座塔完好保留下来。沿旋转楼梯拾级而上,旅行者们能将整座小镇尽收眼底。白墙橙顶的巴洛克建筑群立于幽蓝的多瑙河旁;铺着古旧石板的街道上没有 汽车 的轰鸣声,也没有匆匆赶路的人;远处的贝城高楼林立,而多瑙河仿佛阻断了时间的流逝,将泽蒙定格在了中世纪。

10:00-19:00

约120元

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

St.Michael's Cathedral

这座古典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位于市中心,教堂内部的拱顶之上绘有精美的宗教绘画,彩色玻璃窗上,大天使长米迦勒骑着白马,手持长矛,与象征魔鬼的恶龙激战。这座教堂所供奉的,也正是这位天使军团的领导者、上帝身边的首席战士。米迦勒守护上帝的圣域不被侵犯的精神,大概也感染了这里的教徒,他们同样守护着这座教堂不被任何事物亵渎。

1823年,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的东南侧,一家小酒馆挂上了招牌开始营业,招牌上写着酒馆的名字:“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旁边的酒馆”。教会的人得知后勃然大怒,认为像酒馆这种寻欢作乐的世俗场所被冠以教堂的名字是对神圣信仰的亵渎。于是教会开始向皇室施压,迫使这家酒馆改名,酒馆老板一气之下摘下招牌,挂了一个大大的“?”在门前,一是向教会与皇室表达不满,二是希望有路过此处的能人,给它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而这个“?”一挂就是两百年。

saborna-crkva.com

02

兹拉蒂博尔

Zlatibor

塔拉国家公园

Tara National Park

塔拉国家公园拥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徒步与自然爱好者心中天堂。“熊出没”的警示牌随处可见,珍稀的塞尔维亚白鹰也生活在这里。从山顶俯瞰,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镇 巴伊纳巴什塔 (Bajina Basta),而“世界上最孤独的房子”就矗立在 德里纳河 (Drina)之中,与小镇隔河相望。

1968年,一群年轻人为了惬意地在德里纳河 娱乐 而修建的小屋,现成为无数旅行者的向往之地。建造它的少年们对它钟爱有加,半个世纪以来,小屋被洪水冲毁过六次,全靠那群如今已年过古稀的“年轻人”不遗余力地对小屋进行修复与重建,它才能保存至今。

saborna-crkva.com

Mokra Gora火车站

Mokra Gora Railway Station

这个火车站售票窗口总是挤满了旅行者,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来体验号称是“欧洲最有魅力的博物馆式铁路”——“ 萨尔干8号 ”(Sargan 8)。1921年,蒸汽机车的动力无法以常规线路翻越萨尔干山,工程师们便设计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铁路,让火车能够缓缓爬升。由于轨道线路像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8”,故得名“萨尔干8号”。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蒸汽机车和窄轨铁路逐渐退出了 历史 舞台,但这条不足16公里的轨道,依然在诉说着蒸汽时代的浪漫。

03

诺维萨德

Novi Sad

玛丽大教堂

Church of the Name of Mary

这是一座宏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它的主体为砖砌结构,顶部使用了匈牙利著名的乔纳伊陶瓷(Zsolnay)加以点缀,内部没有华丽的装饰与夺目的壁画,唯有洁白的墙壁与高耸的屋顶,将气氛烘托得庄重、肃穆。诺维萨德城以这座教堂为原点扩散开来,依旧保持着19世纪的风貌。

全欧洲最盛大的音乐节之一——“EXIT”

每年7月,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 (Petrovaradin Fortress)都会迎来20多万名游客与音乐爱好者,他们会在为期4天的节日里举杯畅饮,彻夜狂欢。这座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无论是充满了孩子们欢笑的自由广场,还是恋人们依偎着观赏日落的古老要塞,抑或是飘荡着歌声与音乐的街道小巷,它总有办法抓住你的心。

04

苏博蒂察

Subotica

苏博蒂察会堂

Subotica Synagogue

这座始建于1901年的欧洲第二大犹太教堂有着典型的匈牙利风格,同时融入了拜占庭式与佛罗伦萨式建筑特色。教堂布满郁金香、康乃馨与孔雀羽毛的华丽内饰,如此美丽的建筑在塞尔维亚乃至整个东欧都屈指可数,被誉为“哈布斯堡王朝对世纪末建筑创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诠释”。

周二至周五10:00-16:00

josu.rs

阿维拉圣特蕾莎天主教堂

St.Theresa of Avila Cathedral

距离苏博蒂察会堂不远处的这座天主教堂始建于1773年,它供奉着苏博蒂察守护神——阿维拉的圣特蕾莎。如今,一条巨大的裂缝已从正门一直延伸到塔顶,时间的侵蚀几乎将这座巴洛克晚期风格的杰作一分为二, 历史 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无言。

6:00-12:00,17:30-20:40

suboticka-katedrala.info

本文改编自2021年5月刊,作者 John Wanderer

初审 Aiting、Doente

复审 小欠

终审 马走田

图片 视觉中国、John Wanderer、图虫创意,部分来自网络

塞尔维亚有哪些旅游景点

塞尔维亚拥有很好的旅游基础,有各式各样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大量文化历史遗迹,还有温泉,猎场等等大大小小的旅游设施。塞尔维亚在过去是不同文明的十字路口,有着不同的精神,艺术,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塞尔维亚是一个有独特历史,文化,自然,种族反差的地方。在伏伊伏迪纳,有中欧国家的文化特点;在塞尔维亚中部充满着果园,树林和草场。在南部则是宽阔的河谷和洼地。最高峰是在科索沃省的Djeravica山峰。塞尔维亚东部的群山则属于喀尔巴阡山脉,在这里多瑙河变窄,有Djerdap峡谷。塞尔维亚西部也是个多山的地区,有美丽的峡谷,森林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水在塞尔维亚比如河流,湖泊,温泉在塞尔维亚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萨瓦河是前南斯拉夫地区最长的河流,在贝尔格莱德的卡勒梅格丹古堡流入多瑙河。塞尔维亚的植物与动物也特别吸引人。作为旅游胜地,塞尔维亚有非常长的传统,游客可以去Palic和Vrnjacka Banja这两个最富盛名的温泉胜地。

serbia是什么国家

塞尔维亚,他们的总统是个两米高的大个子,网名叫557

最近几天塞尔维亚上了新闻头条:总统含泪向中国求助,中国医疗队带着物资支援,再到总统含泪亲吻五星红旗……许多人开始审视这个“年轻”的东欧国度。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网络上各种“蹭热门”的文章,有把塞尔维亚捧上天的,也有破口大骂连塞尔维亚也要“舔”的,乱成一团。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它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也想梳理一下它和中国的渊源,以及尽量客观真实地还原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一提到欧洲国家,许多人就会觉得“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可别看都是欧洲,就跟人一样,再富裕的也得有几个“穷亲戚”。塞尔维亚,就是其中之一。欧洲“列强”还自己组了个“欧盟”,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国之间为的是互惠互利。可现在疫情爆发各国不仅自身难保,还限制了对非欧盟国家医疗物资的出口。塞尔维亚本来就长期不受欧盟待见,一直未能加入欧盟,医疗体系欠发达,根本指望不上欧盟的援助。

贝尔格莱德米哈伊洛大公街

今天的塞尔维亚全称是“塞尔维亚共和国(Republic of Serbia)”,建国于2006年,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度。它和中国可有着数十年的渊源和友谊:稍微年长一些的人们都会记得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国度——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是1929-2003年建立在巴尔干半岛上数个国家的总称,以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创建了南斯拉夫联邦。

铁托纪念馆内的南斯拉夫联邦地图

南斯拉夫联邦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组成,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1992年至2008年间,南斯拉夫除塞尔维亚人外的各民族陆续建国,联邦一分为六(另一说一分为七)。从此,南斯拉夫只存在于历史课本和“油腻”的中老年人的记忆之中了。

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塞尔维亚是最正宗的巴尔干半岛国家之一,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也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南面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接壤,北面是匈牙利,西邻黑山、克罗地亚,东边则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内陆国家。人口约718万,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

塞尔维亚的位置

提到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就不得不提到铁托。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5.7-1980.5.4),出生于当时还属于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戎马一生,加入过奥匈的军队,当过俄军的俘虏,住过南斯拉夫的监狱,混迹于巴尔干半岛的山林,将不同种族的人凝聚于同一国家。南斯拉夫战后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上摆脱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控制,GDP甚至直追西欧各国。西方的文学和电影被允许传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去国外旅行。不仅国民满意度相当高,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地位。

铁托雕像

当时的南斯拉夫就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铁托在克罗地亚的布里俄尼岛(Brijuni)上有一处私家别墅,还曾邀请中国当时的领导人前往岛上小住。(下图为我2016年在岛上的纪念馆里拍摄的照片)。

铁托在1980年5月4日逝世,葬礼共有来自世界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人物出席。铁托就下葬于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贝尔格莱德Botieva 6号,今天它的全名是“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群(Muzej Istorije Jugoslavije/Museum of Yugoslavia)”。晚年的铁托工作之余喜欢在花房里休闲,生前就希望自己逝世后能安葬于此。铁托葬于一座朴素的大理石墓中,在他过世后的最初四年间,共有超过1100万人前来谒灵,这个数字是前南斯拉夫人口的一半。

博物馆的另一部分是铁托生前物品的展示,也包括他所收到的各国赠送的礼物。1955年中国与前南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赠送给铁托一尊象牙塔,保存于博物馆中,见证了两国的友谊。

在售票处的签到本上翻了翻,有不少中国游客的留言,能看得出来大部分都是父辈人来此参观。

还是回到塞尔维亚上来:80后一代关于塞尔维亚最深刻的记忆就是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轰炸南联盟,空袭了贝尔格莱德,那年5月8日炸毁了中国驻前南使馆,三名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不幸遇难。塞尔维亚建国后,中塞的友谊恢复到了数十年前的光荣年代,从2017年起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因私护照开放“无条件”免签的欧洲国家。也就是说,只要有护照,随时可以“说走就走”。

免签给塞尔维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不少人都会前往使馆遗址祭奠一下。大概位置位于Beograd, Trenjinog cveta 11号附近。如今的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已经搬迁,原址由中国某企业投资,将来建起一座文化中心。在路边竖起一座铭牌供人祭奠。铭牌周围鲜花不断,友谊如同生命般轮回。

那么,那些关于塞尔维亚的传说,是真是假呢?我也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去阐述一下:

1、景美人少

一个地方是否称得上“美”或者“值得玩”,永远都是见仁见智的。比如有的人就喜欢风景美的地方,对于文史类不感兴趣;也有的人就喜欢逛逛博物馆古迹,对于山川湖海的美景无感。就像吃饭一样,你喜欢吃甜我喜欢吃辣,所以并不能从一个人或者一篇文章就轻易下结论。真想去旅行的话,多翻翻几篇游记或者攻略,从自己的兴趣去判断。

在我看来,塞尔维亚的风景真的并没有一些营销号所渲染的那样十分“惊艳”。先说它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历史上曾遭遇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共计115次,城市被夷为平地高达44次!经历了现代最惨烈的战争后,因为经济的疲软又无力整修,所以城市里并没有太多亮眼的建筑。唯一能担得起它“白色之城”称谓的圣萨瓦大教堂,也是陆续修了百年,至今内部仍然是个“毛坯房”。

北约空袭遗迹

多瑙河和萨瓦河在贝尔格莱德交汇,市中心的卡莱梅格丹城堡见证了贝尔格莱德的历史,今天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公园,也是当地人最喜欢的休闲场所。在城堡上就能看到多瑙河与萨瓦河汇聚之处。

我在塞尔维亚城市之间的交通采用全程自驾,路况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成正比,塞国的路况比较一般,乡村公路上甚至还经常能看到农用车和拖拉机。有高速路并且要收费,入口拿卡出口交钱,可以使用信用卡或现金。

塞尔维亚是个内陆国家,如果喜欢看山看海的,可能真的会有点失望。别说跟中欧某些国家比,就是和它的邻国克罗地亚也无法媲美。相比较起贝尔格莱德,倒是更想推荐南部的乡村风景和修道院。这里幸运地躲过了炮火,完好地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

公元1168年,斯特凡·尼曼雅一世(Stefan Nemanja)统一塞尔维亚全境,是塞尔维亚中世纪最辉煌的时期,王朝的双头鹰徽章不仅出现于前南硬币,至今也还保留在塞尔维亚国旗上。斯特凡建立了塞尔维亚东正教会,在今天的中南部地区深山中修建起多座修道院。目前塞尔维亚的修道院有3处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一处在科索沃境内),它们才是塞尔维亚中世纪历史最好的见证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