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科弗雷德(弗雷德科尔雷)

2023-02-06 10:19:53 最新体育 zengha

实况足球09中巴西队有个叫Fred的是谁啊

Fred 中文名:弗雷德 出生于1983年10月3日,身高185cm,体重78Kg,效力于里昂,是巴西的第二替补前锋,其名声在小罗,卡卡之后

弗雷德里科弗雷德(弗雷德科尔雷) 第1张

作为老球迷,你见过的最好的足球阵容是什么样子的?

作为球迷,我见过的最好的足球阵容是2008/2009赛季的无敌巴萨。

2008/2009赛季,巴萨一鼓作气拿下了西甲、国王杯、欧冠、西班牙超级杯、欧洲超级杯和世俱杯在内的6座冠军奖杯,一举拿下了一个俱乐部一个赛季所能拿的所有比赛的冠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六冠王伟业。

第一国王杯冠军,2009年5月13日国王杯决赛,巴萨4:1毕尔巴鄂竞技。

第二西甲冠军,2009年5月16日联赛,皇马2:6主场大败给巴萨,后输给比利亚雷亚尔,巴萨提前3轮夺冠。

第三欧冠冠军,2009年5月17日欧冠决赛,巴萨2:0曼联夺冠。

第四西班牙超级杯,2009年8月23日,巴萨两回合5:1战胜毕巴夺冠。

第五欧洲超级杯,2009年8月29日,巴萨1:0战胜顿涅茨克矿工夺冠。

第六世俱杯,2009年12月19日,巴萨2:1战胜南美冠军阿根廷大学队夺冠。

09巴萨之所以无敌,除了主帅瓜迪奥拉的战术成功外,其阵容也强大无比,其阵中大牌云集,群星辉映,三线均衡,人员配置极其合理。

主教练:瓜迪奥拉。

主力阵容:

后卫:阿比达尔,皮克,普约尔,阿尔维斯。中场:哈维,亚亚图雷,伊涅斯塔。前锋:梅西,埃托奥,享利。守门员:巴尔德斯。

主力替补:布斯克茨,佩德罗,马科斯,西尔维西奥,古德一约翰逊。

这个主力阵容中的11人,每个单拎出来都是当时世界上各个位置上最强之一,可谓是群星荟萃。

作为一支无敌于天下的宇宙队,单靠强大的个体球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6冠巴萨真正强大的是无与伦比的团队力量。

在主帅瓜迪奥拉的调教下,巴萨将传控足球发挥到了极至,展示了强大的整体实力。中后卫皮克、普约尔稳如盤石,边后卫阿比达尔、阿尔维斯攻防俱佳,中场哈维、伊涅斯塔组织调度 历史 顶级,后腰亚亚图雷(布斯克茨)阻击、出球有条不紊,前锋梅西、埃托奥、享利配合默契,进球如麻,为 历史 最强三叉戟之一。

09巴萨彻底执行了主教练瓜迪奥拉的足球哲学,展现了对皮球的完美控制,动辄70%的控球率让对手绝望,令人窒息的高位逼抢令对手恐惧。

眼花缭乱的技战术,完美的传控,令人窒息的高位逼抢,让人恐怖的前锋攻击群,让09巴萨无愧于宇宙队的称号。

2009年巴萨共有梅西、哈维、伊涅斯塔、阿尔维斯四人入选国际足联最佳阵容,梅西、哈维和伊涅斯塔入选金球奖前四,梅西独揽年度世界足球先生和年度金球奖,并且加冕西甲金靴和欧洲金靴。

开门见山:我见过最好的足球阵容是2004年的那支“皇马七匹狼”:

由罗纳尔多、齐达内、菲戈、劳尔、卡洛斯、贝克汉姆、欧文这七位巨星组成的皇家马德里银河战舰。

足球史上最经典的照片之一:最贵人墙

齐达内:法国国家队队长 身价6600万美金

菲戈:葡萄牙国家队队长 身价5610万美金

劳尔:西班牙国家队队长

贝克汉姆:英格兰国家队队长 4130万美金

罗纳尔多:当时世界第一前锋 4500万美金

卡洛斯:当时世界第一边后卫 600万美金

欧文:英格兰金童 800万英镑

2004-05赛季皇马阵容:阵型 4-2-3-1

门将:卡西利亚斯

左边后卫:罗伯特.卡洛斯

左中后卫:萨穆埃尔

右中后卫:埃尔格拉

右边后卫:萨尔加多

防守型前卫:古蒂(居左) 贝克汉姆(居右)

攻击型前卫:齐达内(居左) 劳尔(居中) 菲戈(居右)

前锋:罗纳尔多或者欧文

球队荣誉 这支皇马在阵容配置上可以说是国际足坛最好的……

前几年巴萨阵容真的很强,看他们比赛很稳,配合特别精妙,各种短传配合,行云流水特别流畅,看着赏心悦目。真心觉得特别强。

之前,皇马最辉煌的银河战舰时刻,群星璀璨,战术娴熟,高手联手。跟武侠小说华山论剑一样。

2006年世界杯巴西国家队

阵容详解及剖析

2006年的巴西可能是牌面阵容 历史 上最强的,球队中汇集了大罗、小罗、卡卡和阿德里亚诺的超强攻击阵容,后防线卡洛斯、卢西奥和卡福坐镇

详细阵容明细:

守门员:迪达、切尼、塞萨尔

前卫:卡卡、泽-罗伯托、吉尔伯托、埃德米尔森、小儒儒尼奥、里卡迪尼奥、埃莫森

后卫:卡福、卢西奥、胡安、卡洛斯、西西尼奥、路易松、吉尔伯托、克里斯

前锋:阿德里亚诺、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弗雷德、罗比尼奥

⑦号阿德里亚诺(24岁),国际米兰坦克中锋,梅阿查国王,04美洲杯05联合会杯金靴金球。

⑧号卡卡(24岁),AC米兰超级前腰,圣西罗王子,07金球先生双得主

⑨号罗纳尔多(29岁),皇家马德里天霸射手,外星人,9702金球先生双得主,法国世界杯金球银靴、韩日世界杯金靴银球。

⑩号罗纳尔迪尼奥(26岁):巴塞罗那王牌核心,足球精灵,05金球先生双得主,当时无可争议的世界足坛第一人。

阿德卡卡大罗小罗,国米米兰皇马巴萨。欧洲足坛四大豪门的王牌巨星汇集一处,无论名气、荣誉还是个人能力,都没有一支球队的能够与之媲美抗衡。

相比于前场的耀眼夺目,巴西队内“抬钢琴的人”同样兼具名望与实力。

双后腰泽罗伯托、埃莫森,一个是拜仁左脚神将、盘带大师,一个是尤文中场屏障、后防铁闸。

双中卫胡安、卢西奥,一个是药厂盯补铲抢俱佳的防守全才,一个是拜仁进攻能力爆表的带刀侍卫。

左右边卫卡福、卡洛斯,一个耐力惊人、身经百战,一个爆发出众、攻守兼备。两人的级别和地位无疑都能排进各自位置的 历史 前三。

守门员迪达,反应奇快的米兰门神,同样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门将之一。

综上,巴西队的首发11人除胡安外,皆是欧洲各大豪门的绝对主力,而他们的替补席上则坐着贝利接班人单车少年罗比尼奥(皇马10号)、电梯球大师法甲第一人小儒尼尼奥(里昂10号)、枪手队副吉尔伯托-席尔瓦(阿森纳)、卡福接班人西西尼奥(皇马)、蓝黑门神儒尼奥-塞萨尔(国米)、史上进球最多的门将切尼……等一干名将。

2000年的法国队,真正的王者之师!

2005年米兰球员可能是最好阵容的一批:金球奖得主卡卡、舍甫琴科,中场大师皮尔洛、鲁伊-科斯塔、西多夫,加图索在加上马尔蒂尼、斯塔姆、卡福、内斯塔等后防顶级大将!

“六冠王”时的巴萨

一八年俄罗斯世界杯

克罗地亚VS尼日利亚

克罗地亚首发名单:

门将:苏巴西奇(摩纳哥)、洛夫雷-卡利尼奇(根特)、利瓦科维奇(萨格勒布迪纳摩)

后卫:弗萨里科(马竞)、乔尔卢卡(莫斯科火车头)、维达(贝西克塔斯)、斯特里尼奇(桑普多利亚)、洛夫伦(利物浦)、皮瓦里奇(基辅迪纳摩)、耶德瓦伊(勒沃库森)、卡莱塔-卡尔(萨尔茨堡红牛)

中场:莫德里奇(皇马)、拉基蒂奇(巴萨)、科瓦契奇(皇马)、巴德利(佛罗伦萨)、布罗佐维奇(国米)、布拉达里奇(里耶卡)

前锋:雷比奇(法兰克福)、曼朱基奇(尤文)、佩里西奇(国米)、卡利尼奇(米兰)、克拉马里奇(霍芬海姆)、皮亚察(沙尔克04)

首选2011巴萨

门将:巴尔德斯

后卫:阿尔维斯、皮克、普约尔、阿比达尔

中场:哈维、伊涅斯塔、布斯克茨

前锋:佩德罗、梅西、比利亚

然后是2009巴萨

门将:巴尔德斯

后卫:阿尔维斯、马克斯、普约尔、阿比达尔

中场:哈维、伊涅斯塔、亚亚图雷

前锋:梅西、埃托奥、亨利

然后是2005米兰

门将:迪达

后卫:卡福、内斯塔、斯塔姆、马尔蒂尼

中场:加图索、皮尔洛、西多夫、卡卡

前锋:克雷斯波、舍普琴科

再加上92班曼联阵容,这套阵容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忆

今年有哪些犹太人拿了诺贝尔奖

2022年的诺贝尔奖已经尘埃落定,有人统计了历届获奖者中的犹太人名单,数量着实让人震惊。全球犹太人超过两千万,其中五分之一以上在美国,一个并不庞大的族群却诞生了如此之多的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精英人士,联想到曾经的“河豚计划”,这个族群令人敬佩,也令人警惕,犹太人身上的一些特质如重视教育等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中国人也重视教育,但似乎犹太人的效果更好一些。

犹太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单如下:

1905:阿道夫·拜尔(德国)

1906:亨利·莫瓦桑(法国)

1907: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

1908: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埃黎耶·梅契尼可夫(俄罗斯),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10:保罗·海泽(德国),奥托·瓦拉赫(德国)

1911:托比亚斯·阿赛尔(荷兰),阿尔弗雷德·弗里德(奥地利)

1914: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

1915:里夏德·维尔施泰特(德国)

1918:弗里茨·哈伯(德国)

192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瑞士/美国)

1922:尼尔斯·玻尔(丹麦),奥托·迈尔霍夫(德国)

1925:詹姆斯·弗兰克(德国),古斯塔夫·赫兹(德国)

1927:亨利·柏格森(法国)

1930: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

1931:奥托·瓦尔堡(德国)

1936:奥托·勒维(奥地利)

1943:奥托·施特恩(美国),乔治·德海韦西(匈牙利)

1944:伊西多·拉比(美国),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

1945: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恩斯特·钱恩(英国)

1946:赫尔曼·马勒(美国)

1947:格蒂·科里(美国)

1950: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

1952:费利克斯·布洛赫(美国),赛尔曼·瓦克斯曼(美国)

1953:汉斯·克雷布斯(英国),弗里茨·李普曼(美国)

1954:马克斯·玻恩(德国)

1958:伊利亚·弗兰克(苏联),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

1959:埃米利奥·塞格雷(美国),阿瑟·科恩伯格(美国)

1960:唐纳德·格拉泽(美国)

1961: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美国)

1962:列夫·朗道(苏联),马克斯·佩鲁茨(英国)

1963:尤金·维格纳(美国)

1964:康拉德·布洛赫(美国)

1965:朱利安·施温格(美国),理查德·费曼(美国),弗朗索瓦·雅各布(法国),安德列·利沃夫(法国)

1966:萨缪尔·阿格农(以色列),内莉·萨克斯(德国)

1967:汉斯·贝特(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

1968:马歇尔·尼伦伯格(美国),勒内·卡森(法国)

1969:默里·盖尔曼(美国),萨尔瓦多·卢里亚(美国)

1970: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伯纳德·卡茨(英国),保罗·萨缪尔森(美国)

1971:加博尔·德奈什(英国),西蒙·库兹涅茨(美国)

1972:利昂·库珀(美国),克里斯蒂安·安芬森(美国),威廉·斯坦(美国),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肯尼斯·阿罗(美国)

1973:布赖恩·约瑟夫森(英国),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德国/苏联/美国),亨利·基辛格(美国)

1975:奥格·玻尔(丹麦),戴维·巴尔的摩(美国),霍华德·特明(美国),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苏联/德国/美国)

1976:伯顿·里克特(美国),索尔·贝洛(美国),巴鲁克·布隆伯格(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1977: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利时),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雅洛(美国)

1978:阿诺·彭齐亚斯(美国),艾萨克·辛格(美国),丹尼尔·那森斯(美国),赫伯特·西蒙(美国),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

1979:谢尔登·格拉肖(美国),史蒂文·温伯格(美国),赫伯特·布朗(美国)

1980:保罗·伯格(美国),沃特·吉尔伯特(美国),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劳伦斯·克莱因(美国)

1981:埃利亚斯·卡内蒂(英国),罗德·霍夫曼(美国)

1982:阿龙·克卢格(英国)

1984:色萨·米尔斯坦(英国)

1985:赫伯特·豪普特曼(美国),杰尔姆·卡尔(美国),迈克尔·布朗(美国),约瑟夫·戈尔茨坦(美国),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美国)

1986:斯坦利·科恩(美国),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意大利),埃利·维瑟尔(美国)

1987:卡尔·米勒(瑞士),约瑟夫-布罗茨基(美国),罗伯特·索洛(美国)

1988:利昂·莱德曼(美国),梅尔文·施瓦茨(美国),杰克·施泰因贝格尔(美国),格特鲁德·埃利恩(美国)

1989:西德尼·奥尔特曼(加拿大/美国),哈罗德·瓦慕斯(美国)

1990:杰尔姆·弗里德曼(美国),哈利·马可维茨(美国),默顿·米勒(美国)

1991:纳丁·戈迪默(南非)

1992:乔治·夏帕克(法国),鲁道夫·马库斯(美国),盖瑞·贝克(美国)

1993:罗伯特·福格尔(美国)

1994:乔治·安德鲁·欧拉(匈牙利/美国),艾尔佛列·吉尔曼(美国),马丁·罗德贝尔(美国),约翰-海萨尼(匈牙利/美国),赖因哈德·塞尔滕(美国),伊扎克·拉宾(以色列),希蒙·佩雷斯(以色列)

1995:马丁·佩尔(美国),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美国),约瑟夫·罗特布拉特(波兰/英国)

1996:戴维·李(美国),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美国),哈罗德·克罗托(英国)

1997: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法国),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迈伦·斯科尔斯(加拿大/美国)

1998:沃尔特·科恩(美国),罗伯·佛契哥特(美国)

2000:若列斯·阿尔费罗夫(俄罗斯),艾伦·黑格(美国),保罗·格林加德(美国),埃里克·坎德尔(美国)

2001: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乔治·阿克洛夫(美国)

2002: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西德尼·布伦纳(南非),霍华德·霍维茨(美国),丹尼尔·卡内曼(以色列/美国)

2003: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维塔利·金兹堡(俄罗斯)

2004:戴维·格娄斯(美国),弗兰克·维尔切克(美国),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奥地利),阿龙·切哈诺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以色列),欧文-罗斯(美国),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

2005:罗伊·格劳伯(美国),哈罗德·品特(英国),罗伯特·奥曼(以色列/美国)

2006:罗杰·科恩伯格(美国),安德鲁·法厄(美国)

2007:里奥尼德·赫维克兹(美国),埃里克·马斯金(美国),罗杰·梅尔森(美国)

2008:马丁·查尔菲(美国),保罗·克鲁格曼(美国)

2009:阿达·约纳特(以色列)

2010:安德烈·海姆(荷兰/俄罗斯),彼得·戴蒙德(美国)

2011:索尔·珀尔马特(美国),亚当·里斯(美国),丹·谢赫特曼(以色列),拉尔夫·斯坦曼(加拿大),布鲁斯·博伊特勒(美国)

2012:塞尔日·阿罗什(法国),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国),阿尔文·罗思(美国)

2013:弗朗索瓦·恩格勒(比利时),马丁·卡普拉斯(奥地利/美国),迈克尔·莱维特(以色列/英国/美国),阿里耶·瓦谢尔(以色列/美国),詹姆斯·罗思曼(美国),兰迪·谢克曼(美国)

2014: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

2016:约翰·科斯特利茨(英国/美国),鲍勃·迪伦(美国),奥利弗·哈特(美国)

2017:莱纳·魏斯(美国),巴里·巴里什(美国),迈克尔·罗斯巴什(美国),理查德·塞勒(美国)

2018:阿瑟·阿什金(美国),威廉·诺德豪斯(美国)

2019:迈克尔·克雷默(美国)

2020:路易丝·格吕克(美国),哈维·奥尔特(美国),罗杰·彭罗斯(英国),赖因哈德·根策尔(德国),安德烈娅·盖兹(美国),保罗·米尔格罗姆(美国)

2021:戴维·朱利叶斯(美国)

大萧条是如何影响电影院的?

1929年,当全球经济跌入谷底,数百万人破产,导致大规模失业,多年的艰难生活,甚至自杀,好莱坞进入了某种黄金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为电影媒介重新注入活力,人们无疑迫切需要娱乐消遣,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涌向电影院。”

“即使是在大萧条时期,也有6000万到8000万美国人每周去电影院看一次或更多的电影,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确实物有所值。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一张美国电影票可以买到一部卡通片、一部新闻短片、一部b级故事片和一部主要电影,相当于4个小时的娱乐时间,而现在5美分相当于4个小时的娱乐时间,这在当时相当于一加仑汽油或一包香烟的价格。”

人们普遍认为,抑郁的观众去电影院是为了通过逃避现实和浪漫的电影来分散他们的痛苦,但这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坚韧不拔的愤世嫉俗情绪,这与时代的严峻相吻合。

当然,这里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消遣;从舞蹈指导巴斯比·伯克利(Busby Berkeley)精心编排的荒唐舞蹈片段,到嘉宝经典之作《大酒店》(Grand Hotel, 1932)和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 /金格·罗杰斯(Ginger Rogers)的音乐剧《飞到里约热内卢》(Flying Down to里约热内卢,1933)中奢华的逃避主义练习。但这些都是例外,而不是惯例,而且大多数抑郁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哥伦比亚(Columbia)和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的电影充斥了全美各大影院,其剧本就像是直接从当代报纸的阴森纸页上扯下来的。这种社会现实主义新潮流的典型代表是《我是一名逃离铁链帮的逃犯》(1932),这部华纳兄弟公司的电影中,保罗·穆尼扮演一个绝望的人,他被骗参加了一次抢劫,最终从一个邪恶的南方铁链帮逃脱。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电影中充满了这些受委屈的英雄,他们似乎被无法控制的力量压垮了,就像看着他们的落魄的赌客一样。”

但比这些不幸的受害者更受欢迎的是那些恶棍,他们拒绝被大萧条吓倒,甚至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优势。一种新的对法律和政府的蔑视让观众可以尽情享受有组织犯罪的冒险,而华纳兄弟很快就成为了黑帮题材的大师。爱德华·G·罗宾逊和詹姆斯·卡格尼因出演电影中的邪恶恶棍而一夜成名,当时这些电影被批评为违背了道德和品味的界限。”

“在《小凯撒》(1931)中,罗宾森毫无顾忌地饰演了精神错乱的流氓里科,他枪杀了站在教堂台阶上的牧师,因为他的说教让Rico的一个团伙感到内疚。这一角色震惊了观众。”

爱尔兰裔美国演员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紧随其后,他在《公敌》(Public Enemy, 1931年)中饰演汤姆·鲍尔斯(Tom Powers),在银幕上大爆发。他还打破了另一个禁忌,将柚子砸向梅·克拉克(Mae Clark)的脸上。20世纪30年代末,卡格尼继续出演华纳黑帮电影,并向公众介绍了亨弗莱·鲍嘉。”

如果说黑帮电影给了观众发泄他们无能的愤怒的一个出口,那么即使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喜剧也是嘲讽和愤怒的。最初的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兄弟是在股市崩盘时从杂剧转到好莱坞的,在他们早期的经典喜剧中,如动物饼干(1930)和鸭汤(1933),他们和他们的作家欢快地攻击了爱国主义、一夫一妻制和婚姻的神圣不可侵犯之物。”

换句话说,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在崩溃之际,好莱坞成功地蓬勃发展,部分是因为公众迫切需要娱乐消遣,部分是因为它自身的创造力。但这只是一段有限的时期,因为从大萧条中得到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如果经济衰退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一切都会受到影响。尽管电影公司安然度过了大萧条的前几年,但到了1933年,他们的巨额债务终于来了。所有这些公司都大举借债,为大规模购买电影院和将其转换成有声电影提供资金,导致它们总共负债超过4亿美元(2.85亿欧元)。”

到了1933年,随着大规模失业席卷美国,电影观众人数开始下降——那一年的降幅高达40%。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电影的上座率才有所回升,那时好莱坞不得不应对新成立的正派联盟(League of Decency)的种种限制,该联盟组建了强大的政治游说团体,抨击电影的不道德内容。从那一刻起,好莱坞将不得不开始推销美国,而不是攻击它。”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