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2023-02-07 16:02:15 最新体育 zengha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戏剧集》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奥地利)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译者)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密码:qzd3

书名:娜拉离开丈夫以后

作者:(奥地利)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译者

译者:焦庸鉴 等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8

页数:385

内容简介:

本剧进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但是剧中那种对于当下时间的超越,尤其是对未来的预见,则是可以通过人物的服装稍加暗示的。

娜拉一定要由一个受过杂技训练,而且会跳舞的女演员来饰演。她还应该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表演体操,做的时候是否专业并不重要,完全可以显得笨拙一点。艾娃的言行应该总是显得有点儿冷漠和玩世不恭。

作者简介: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百余年诺贝尔文学资历史上第十位女性得主。早年攻读音乐、戏剧和艺术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诗歌写作走上文坛后,着力从事戏剧和小说创作,经常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引发广泛争议。她是当今中欧公认的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曾获得过不来梅文学奖、柏林戏剧奖和莱辛批评家奖等诸多奖项,在奥地利享有民族“文学良心”的独特地位。她以强烈的愤怒和激情批判了不敢正视过去历史和现状的心态。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介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女作家,是中欧公认的最重要文学家之一,曾获得不来梅文学奖(1996)、柏林戏剧奖(2002)和莱辛批评家奖(2004)等诸多奖项。 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自幼学习音乐,早年攻读音乐、戏剧和艺术史,六十年代中期以诗歌写作走上文坛后,着力从事戏剧和小说创作,经常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引发广泛争议。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第1张

《托特瑙山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哲学散文剧》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托特瑙山》([奥地利]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f3q4

书名:托特瑙山

作者:[奥地利]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译者:沈锡良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8

页数:81

内容简介:耶利内克的剧本,从文体上很难下定义,作家在文体之间游刃,许多剧本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读,人物极少,大段的对白,每个人物似乎都在“自说自话”,有的全剧就是一个人的独白。如果说一部分剧本,如《克拉拉·S》(ClaraS.,1982),《城堡戏剧》(B urgtheater,1985),《疾病,又名现代妇女》(K rankheit oder Moderne Frauen,1987),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有场景,场次,人物,对白,等等,那么,其他一些剧本则完全可以被视为“为舞台写的散文”。《云团·家乡》(W olken.Heim,1988),是将赫尔德林、克莱斯特、费希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语录和恐怖组织红色旅囚犯的书信糅为一体。《托特瑙山》(T otenauberg,1991)中的主人公——老年男人和中年女人,无疑就是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他们之间的对话正是作家本人对奥地利乃至欧洲的政治现实给予的回答。《死亡与少女》(D er Tod und dasM?dchenI-V)是作家在不同时期写的五个单独的作品,分别以几个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白雪公主、睡美人、罗莎蒙德、杰基。肯尼迪,美国女诗人普拉斯和德国女诗人巴赫曼),展示了这些由男性的视角创造出来的悲剧女性及其她们不可能由“王子”解救的命运。

剧中人物很少,几乎全是大段的独白或对白,似乎更适合阅读而不是上演。作家本人对自己的剧本也曾经说过:“台词是为剧场考虑的,但并不是为了一场舞台演出。人物们其实自己已经在充分表现。”她还说,“我并不追求有缺陷和弱点的被弄掉了棱角的人物,我追求的是论战和强烈的反差,这是一种木刻技术。我用斧子劈进去,为的是让那些我的人物进去的地方不再长出草来。”

作者简介: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奥地利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百余年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十位女性得主。早年攻读音乐、戏剧和艺术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诗歌写作走上文坛后,着力从事戏剧和小说创作,经常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引发广泛争议。她是当今中欧公认的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曾获得过不来梅文学奖、柏林戏剧奖和莱辛批评家奖等诸多奖项,在奥地利享有民族“文学良心”的独特地位。她以强烈的愤怒和激情批判了奥地利不敢正视运去历史和现状的心态。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主要作品

作品类别作品名称 原文名年份 诗歌《利莎的影子》Lisas Schatten1967长篇小说《孩子,我们是诱耳》 wir sind lockvögel baby1970 《米歇尔》 Michael1972 《追逐爱的女子》 Die Liebhaberinnen1975 《排除在外的人》 Die Ausgesperrten1980 《钢琴教师》 Die Klavierspielerin1983 《情欲》 Lust1989 《死者的孩子们》 Die Kinder der Toten1995 剧本 《娜拉离开丈夫后发生了什么或社会中坚》 Was geschah, nachdem Nora ihren Mann verlassen hatte1979 《城堡剧院》 Burgtheater1985 《病和现代妇女》 Krankheit oder Moderne Frauen1987 《云、家园》 Wolken. Heim1988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

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瑞典科学院认为: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各种声部及反声部在作品中流淌着、互动着,并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陈腐的思想语言的荒诞和胁迫之力。”瑞典科学院的发言人在宣布耶利内克为今年的文学奖获奖人之后说,评奖委员会在做出决定时,并没有考虑到她的女性身份,而是认为她以强烈的愤怒和激情批判了奥地利这个消费社会,批判了奥地利不敢正视过去的历史和现状。耶利内克的散文作品与戏剧作品一样独特。 从瑞典科学院公布的授奖原因可以看出,耶利内克几十年来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语言上和文学手法上的创新得到了承认。这些创新意味着打破传统,冲出俗套,意味着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耶利内克因而也成为奥地利当代文坛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获得的赞扬与得到的抨击一样地多。耶利内克在德国的前任出版商对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是:“第一,是惊喜;第二,这是她应该得到的;第三,对奥地利人来说,是个惊吓——他们现在也要开始读她的作品了。” 耶利内克是德语区的当代著名作家,获得过几十个德语区最重要的文学奖和戏剧奖的奖项:1998年获得毕希纳文学奖;2002年,剧本《没关系》获得穆尔海姆戏剧家奖;2004年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她还获得了莱辛文艺批评奖,并因剧本《作品》再次获得穆尔海姆戏剧家奖。耶利内克将获奖和各种荣誉看得很淡,她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说,她隐约有个不妙的预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因为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就会成为公众人物。如果我觉得受不了了,我就走开。”

诺贝尔奖不去领奖还算吗

说到诺贝尔奖,很多人都会激动不已,因为得到这个奖,不仅仅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也会得到诺贝尔奖的丰厚奖金。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想着可以得到这个奖,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这个奖,所以也有人拒绝领取诺贝尔奖和奖金,其中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就是这么特殊的存在。

2004年10月7日,远在瑞典的文学院揭晓了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就是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当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知道自己获奖之后,她并没有很开心。随即在8号,她就申明自己不会去领奖,给出的理由是她现在身体不好,还有她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个奖。

说自己不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弗里德·耶利内克自谦的一种说法,对于她来说,可能写作是她真正喜欢,并且愿意去为之付出的东西,至于像获奖这种身外物,她是打心底里不在乎的。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弗里德·耶利内克没有接受奖项带来她的荣誉,可能也说明,她并不在乎那些荣誉吧。

除了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其实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一些人,这些人不喜欢世俗带给他们的荣誉和金钱,这可能也正说明了他们的不一般吧!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自有他们的一番天地,不被外界的任何事情所干扰。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