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称为伊凡雷帝,留里克王朝君主,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1547年1月6日加冕称沙皇。伊凡四世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姓名: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
外文名:
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
别名:
伊凡雷帝
国籍:
俄国
出生日期:
1530年8月25日
逝世日期:
1584年3月18日
个人背景
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
目录
展开
1 人物简介
2 人生经历
3 对外政策
4 艺术天赋
5 军事统帅
6 “沙皇”由来
7 后世评价
8 人物子女
1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又被称为伊凡雷帝,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1]
伊凡四世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1547年加冕称沙皇。
他开始执政后,于1549年建立重臣会议,编纂新法典。1549—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行政、法律、财政、军队、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伊凡四世的政府竭力巩固专制政权,强化国家中央集权。其军事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完善军事指挥体系,建立常备军,整顿俄国地方部队的勤务和调整俄国边境守备与屯扎勤务。这次改革奠定了俄国正规军的基础。执政时期,制订了第一部军队条令——《贵族会议关于屯扎和守备勤务决议》。伊凡四世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
1547年开始,伊凡四世实行独裁统治。对内政策的方针是反对大贵族分立主义,具体表现在1565年建立了沙皇特辖地区制,给贵族势力很大的打击。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权力很小,受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建立了中央集权。
2 人生经历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的母亲叶莲娜是蒙古金帐汗国大汗的后裔,嫁给了年近50仍未有子嗣的瓦西里三世之后,终于生下了继承人,伊凡四世出生时正好电闪雷鸣,因此被称为伊凡雷帝,但他这个名字恐怕更主要来源于后来一次次令人震破胆的大清洗。蒙古人热衷于扩张领土的天性,也由叶莲娜传给了伊凡四世。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遗诏由叶莲娜同七位大贵族组成摄政会议,在伊凡四世成年之前代理朝政。但叶莲娜很快就与许多大贵族水火不容,她废除了摄政会议,独揽大权,并逼死了瓦西里三世的两个弟弟。1538年,叶莲娜猝然离世,据传为政敌所毒死,这一年,伊凡四世刚刚8岁。伊凡四世从小就显示出嗜血的一面,喜爱折磨小动物并看着其残忍地死去。13岁时曾使其保护人舒伊斯基让狗咬死。 叶莲娜死后,她的兄弟格林斯基击败政敌,继续控制了朝政。1547年,伊凡正式加冕。同年,格林斯基在一次大火灾引起的民变中被打死,伊凡四世正式走上了前台,以他独特的方式统治这个国家。
应该说,在1560年之前,他的统治还算在平稳而卓有成效的轨道上运行。在阿达谢夫、西尔维斯特的辅助下,他颁布了新的法典,改组了行政机构,改革了军制,加强了军事力量,攻灭东面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并迫使西伯利亚汗国臣服。但1560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娜塔西亚死后,他的神志越来越不正常,多数史家认为他得了梅毒,当梅毒进入到晚期,它就会使患者神经错乱。
1564年冬,伊凡四世突然携家眷离开了莫斯科,来到首都附近的亚历山大罗夫村,并让人送信回来:“因为不能容忍我周围的背叛行为,我不再管理这个国家,而是按上帝指引的路去走。”他的行为在莫斯科引起了恐慌,在得到总主教对他的“有权处决任何想处死的叛徒”的许诺之后,他回到了莫斯科。
随后,他在国家推行他独创的“特辖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归沙皇直接管理,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大大削弱了力量。伊凡雷帝同时组建了一支对沙皇绝对忠诚,对臣民冷酷专横的特辖军。随后,一场场屠杀开始了,以1565—1572年实行特辖制期间为高峰。屠杀的对象主要是有实力抵抗沙皇的封建王公和大贵族。在7年间大约有4000多名大贵族被杀。伊凡四世在铲除大贵族的同时,扶植了小贵族和市民的力量,而特辖制的积极作用是消除了地方领主割据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也许是俄国历史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步,虽然采用的方式也过于激烈了。
但伊凡雷帝的另外一些暴政则只能以专制君主的暴虐来解释了。他的军队洗劫了一直有独立和共和倾向的诺夫哥罗德,估计有上万人蒙难,还有在吞并喀山汗国时对喀山人民的屠杀等。最后,1581年伊凡四世在暴怒中失手杀死了继承人伊凡太子,他的屠杀终于在无法挽回的内疚中划上了句号。
伊凡四世在领土扩张方面很有作为,他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1552年)、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年)和西伯利亚汗国(1579年),还打败了克里木汗国,俄国的领土向东大幅推进,蒙古人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他在其中一些战役中亲自上阵,勇敢作战,并提出了“连续打击敌人”、“在野战中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出发点”等策略。此外,他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他在1558年发动了立窝尼亚战争,企图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这场战争打了四分之一世纪(1558—1583年),消耗了伊凡一生大部分精力,波罗的海主要国家都卷入其中,俄国由于孤立无援,终于失败,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夙愿直到100多年后由彼得大帝完成。
伊凡四世内政方面的策略,除了上述的铲除大贵族、扶植中小贵族,加强中央集权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重申伊凡三世时关于农民必须在尤里节才能离开地主的规定,并充实了一些条款。俄国向农奴制的泥潭中又陷进了一步。在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沙皇”成为俄国君主的正式称谓(这一称号来自俄国人对拜占庭君主的称呼,伊凡三世已经使用过这一称号,但尚未固定下来)。
3 对外政策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
对外政策方面,伊凡四世开始了俄罗斯对外的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然后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之前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强于俄罗斯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而且,攻灭喀山汗国,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的扫平了道路。
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并于1579年被占领。1572年粉碎了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之鞭”的克里木汗国政权。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处于鼎盛时期,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而粉碎克里木汗国给奥斯曼土耳奇的迎头痛击,挫败了奥斯曼土耳奇统治俄罗斯及东欧的图谋。以英国船开辟北方航路为契机,伊凡开始探索通往西欧的近道。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波兰、立陶宛、丹麦、瑞典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向欧洲展示了俄罗斯的国力。
4 艺术天赋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是当时莫斯科最优秀的演说家,他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尤其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擅长写作,对俄语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俄罗斯第一流的语言学家和作家,虽然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尖刻讽刺的技巧却跃然纸上。伊凡四世是所有俄罗斯的大公、沙皇文化水平最高的,十分重视俄罗斯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的推广就是一例子。
伊凡四世时期,俄国的农民们,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伊凡四世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之人,其活动特点是具有远见和坚定的目的性,并具有进步的性质,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国的开国史上占有非常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此人生长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13岁时就下令处死了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号由此而来。
5 军事统帅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作为军事家统帅活动的特点是,战略企图大胆,实施企图果断。他亲自领导军队参加了喀山远征(1545—1552)、波洛茨克远征(1563)、1572年和1577年两次立窝尼亚远征,战场上的伊凡四世十分勇敢。在战略方面遵循的方针,是连续打击敌人,动员国家和军队预先做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在保障了罗斯东面的安全(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做好其南面的防御(在克里木鞑靼人入侵的通路上建立了鹿砦边界配系)之后,伊凡四世集中主要力量对付立窝尼亚骑土团。
马克思指出:“他反对立窝尼亚的企图是顽强的,其自觉的目的是为罗斯争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开向欧洲的通路。”在战术方面,伊凡四世认为,野战中应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出发点,但要塞防御和包围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攻坚战中广泛使用火炮和工程器材,其中包括地雷爆破器材。
6 “沙皇”由来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
“沙皇”,即“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称号来自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又被尊称为伊凡大帝)。早期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罗斯人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的大公们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蒙古鞑靼人的骇人听闻的统治,使俄罗斯人转而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俄罗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强盛的蒙古大汗还娶了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但随着蒙古人的衰落,俄罗斯人不乐意再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了,但始终不敢正式自称沙皇。
1547年,伊凡大帝发表了重要讲话,要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伊凡大帝的讲话令领主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发现伊凡四世的讲话是那么深思熟虑,与他16岁的年龄是不相称的,伊凡四世很早熟。于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权力很小,受到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领主政体改为沙皇专制政体。伊凡大帝一生取得许多令人惊讶的非凡成就,他使俄罗斯挤入欧洲强国之林。
7 后世评价编辑本段
伊凡四世伊凡四世是当时莫斯科最优秀的演说家,他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尤其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擅长写作,对俄语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俄罗斯第一流的语言学家和作家,虽然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尖刻讽刺的技巧却跃然纸上。伊凡四世是所有俄罗斯的大公、沙皇文化水平最高的,十分重视俄罗斯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的推广就是一例子。
伊凡四世时期,俄国的农民们,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
伊凡四世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之人,其活动特点是具有远见和坚定的目的性,并具有进步的性质,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国的开国史上占有非常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此人生长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13岁时就下令处死了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号由此而来。
8 人物子女编辑本段
安娜.伊万诺夫娜
玛丽亚.伊万诺夫娜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
伊凡.伊万诺维奇(1554年3月28日~1581年11月19日)
欧多西亚.伊万诺夫娜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费多尔一世(1557年5月31日~1598年1月16或17日)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1582年10月19日~1591年5月15日)
谢尼娅.谢斯托娃(?~1631年1月27日),可能是伊凡雷帝和侍女Mayvi的私生女,嫁给费多尔.罗曼诺夫,在鲍里斯.戈东诺夫时期被迫改名玛尔法。其子米哈伊尔后来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
参考资料:
1.第八十九位 伊凡四世 . [2014-8-22]
俄罗斯并没有伊凡王朝。
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死后,王位传给其长子费多尔·伊凡诺维奇。
1598年费多尔死后绝嗣,外戚戈都诺夫被推举为沙皇,留里克王朝结束。
俄国沙皇鲍里斯·戈都诺夫原来是伊凡雷帝的大臣,他谋杀了应该继承王位的伊凡雷帝的儿子季米特里,强迫人民拥戴自己当皇帝。年轻的修道士、政治冒险家格里高利假冒季米特里的名字,逃到立陶宛,利用人民对鲍里斯的不满,向他兴兵讨伐,赢得了人民的支持。鲍里斯被这一切吓坏了,仓促把继承权交给了他儿子费奥多尔,自己在精神错乱中死去。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
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顾问,也是伊凡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1600年,米哈伊尔和母亲一起遭到流放。这是鲍里斯·戈都诺夫当选沙皇的结果,在1598年,他的父亲被诬告叛国。在长期的动乱和战争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在1613年2月21日被国民议会推选为沙皇,是为米哈伊尔一世。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暂时尤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幕后摄政。米哈伊尔体弱多病,1645年7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49岁,长子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即位。
泽尼特历任主教练及执教时间
彼得-菲利波夫 Pyotr Filippov 1936-37, 1940
米哈伊尔-尤德尼奇 Mikhail Yudenich 1938-39
康斯坦丁-耶戈罗夫 Konstantin Egorov 1938-39
康斯坦丁-列梅谢夫 Konstantin Lemeshev 1941-45, 1948–50
米哈伊尔-布图索夫 Mikhail Butusov 1946
伊万-塔拉诺夫 Ivan Talanov 1946-48
乔治-拉辛 Georgiy Lasin 1950-51
弗拉基米尔-列梅谢夫 Vladimir Lemeshev 1952-54
尼古拉伊-柳克西诺夫 Nikolay Lyukshinov 1954-55
阿卡迪-阿洛夫 Arkadiy Alov 1956-57, 1967
乔治-扎尔科夫 Georgiy Zharkov 1957-60
根纳迪-邦达连科 Gennadiy Bondarenko 1960
叶夫盖尼-埃利谢耶夫 Evgeniy Eliseev 1961-64
瓦伦丁-费多罗夫 Valentin Fedorov 1964-66
阿尔特姆-法利扬 Artem Falyan 1968-70
叶夫盖尼-戈里扬斯基 Yevgeniy Goryanskiy 1970-72
杰尔曼-佐宁 German Zonin 1973-77
尤里-莫罗佐夫 Yuri Morozov 1977-82, 1991, 2000–02
帕维尔-萨迪林 Pavel Sadyrin 1983-87, 1995–96
弗拉基米尔-戈卢别夫 Vladimir Golubev 1987, 1989
斯塔尼斯拉夫-扎维多诺夫 Stanislav Zavidonov 1988-89
阿纳托利-康科夫 Anatoliy Kon'kov 1990
维亚切斯拉夫-布拉文 Vyacheslav Bulavin 1990
维亚切斯拉夫-梅尔尼科夫 Vyacheslav Melnikov 1992-94
阿纳托利-比绍韦茨 Anatoliy Byshovets 1997-98
阿纳托利-达维多夫 Anatoli Davydov 1998-00, 2009
米哈伊尔-比柳科夫 Mikhail Biryukov 2002
鲍里斯-拉波波特 Boris Rappoport 2002
弗拉斯蒂米尔-佩切拉 Vlastimil Petržela 捷克 2003-06
迪克-艾德沃卡特 Dick Advocaat 荷兰 2006-09
卢西亚诺-斯帕莱蒂 Luciano Spalletti 意大利 2009-
灭亡了。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罗曼诺夫王朝(俄语:Романовы,英语:Romanov Dynasty,1613年—1917年),是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以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俄罗斯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
由于彼得一世的革新,俄罗斯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并在大北方战争中一举打败俄罗斯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俄国农奴制改革,通过改革,俄罗斯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
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罗曼诺夫王朝结束,1918年7月17日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叶卡捷琳堡与皇室家族一起被布尔什维克枪决。
扩展资料: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顾问,也是伊凡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
1600年,米哈伊尔和母亲一起遭到流放。这是鲍里斯·戈都诺夫当选沙皇的结果,在1598年,他的父亲被诬告叛国。在长期的动乱和战争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在1613年2月21日被国民议会推选为沙皇,是为米哈伊尔一世。
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暂时由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幕后摄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曼诺夫王朝
神一样,是源于希伯来语的男子教名迈克尔的变体
著名人士有: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王公,基辅大公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俄国沙皇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俄罗斯大公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米哈伊尔·普罗霍夫,2009年度俄罗斯首富,Onexim集团总裁
还有很多,比如前苏联的著名军事家、统帅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这位是谁应该都知道吧!AK-47的缔造者!
空军
空军司令部在莫斯科郊外“霞光”镇,现任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约18万人,主要构成如下:莫斯科地区空军和防空战役战略司令部、8个战役军团(集团军)、约20个战役战术兵团(师和军)。空军部队在俄罗斯全境部署,约6000架各型现役战斗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其中有14架图-160战略轰炸机、63架图-95战略轰炸机、158架图-22远程轰炸机、350架苏-27歼击机、280架米格-31歼击机、315架米格-29歼击机、275架苏-25强击机、520架苏-24前线轰炸机、160架苏-24MP轰炸机、约2000架米-24和米-8直升机,共有25个装备С-300ПМ、С-300ПСC防空导弹系统的防空导弹团、旅。
海军
海军司令部在莫斯科,现任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海军元帅,约16万人,由4个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区舰队构成。
北方舰队
舰队司令部设在北莫尔斯克市,现任司令米哈伊尔·阿布拉莫夫海军中将,舰队编制人数不详,构成如下:2个核潜艇分舰队(43艘各型核潜艇)、1个战役分舰队,即大西洋分舰队,下辖两个水面舰艇总队,有1艘重型航母巡洋舰,3艘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1艘导弹巡洋舰,5艘舰队驱逐舰,6艘大型反潜舰。
科拉区舰队
北方舰队科拉区舰队下辖1个登陆舰支队、1个潜艇支队、1个导弹艇支队、1个水域护卫支队、1个扫雷舰支队、1个基地扫雷舰支队、1个侦察舰支队、1个保障支队。
白海海军基地
白海基地有2个在造和维修舰艇支队,1个水域护卫舰大队,3个海军船只修理厂。
黑海舰队
黑海舰队司令部在塞瓦斯托波尔,现任司令弗拉基米尔·马索林海军上将,编制人员约1.8万,构成如下:1个水面舰艇总队(下辖1个反潜舰支队,1艘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2艘大型反潜舰,3艘导弹艇)、1个登陆舰支队(7艘大型登陆舰)、1个独立潜艇大队、1个水域护卫舰支队(6艘小型反潜舰、5艘小型扫雷舰)、1个导弹艇支队(2艘导弹舰、3艘小型导弹舰)、1个侦察舰支队、1个维修舰支队、1个舰队保障支队。
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
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计划于2010年完成建设工作,由1个水域护卫舰支队组成,共有2艘小型反潜舰、2艘指挥舰、6艘扫雷舰、1个水文地理站。
太平洋舰队
舰队司令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任司令维克多·费多罗夫海军上将,编制人数不详,构成如下:1个核潜艇分舰队(下辖两个核潜艇总队,20艘核潜艇)、各兵种部队滨海区舰队(1艘导弹巡洋舰、4艘舰队驱逐舰)、1支反潜舰支队(4艘大型反潜舰)、1支水面舰艇支队(14艘导弹舰)、1支小型反潜舰大队(5艘小型反潜舰)、1支侦察舰支队(6艘侦察舰)、1支保障船只支队。
堪察加区舰队
太平洋舰队堪察加区舰队由1支柴油潜艇支队(3艘)、1支小型导弹艇大队(4艘)、1支水域护卫支队(3艘小型反潜舰、5艘扫雷舰)、1支侦察舰支队及其它保障和供给舰船组成。
波罗的海舰队
舰队司令部在加里宁格勒,现任司令弗拉基米尔·瓦卢耶夫海军上将,约3.6万人,主要构成情况是:1支水面舰艇总队(下辖1支水面舰队支队,有2艘舰队驱逐舰、3艘导弹艇,1支登陆舰支队,共7艘登陆舰)、1支登陆舰大队(3艘登陆舰)、1支水域护卫支队(3艘小型反潜舰,3艘扫雷舰)、1支导弹艇支队(9艘)、1支导弹艇大队(10艘)、1支侦察舰大队(3艘)、1支救援舰大队、1支在造和维修舰艇支队。
列宁格勒海军基地
波罗的海舰队列宁格勒海军基地构成如下:1支潜艇大队、1支水域护卫支队(3艘小型反潜舰,6艘扫雷舰)、1支训练和维修舰艇支队、1支海洋地理考察队、1支辅助和训练船只大队、1支救援船只大队。
里海区舰队
区舰队司令部在阿斯特拉罕,现任司令尤里·斯塔尔采夫海军中将,约2万人,大致构成情况是:1支水域护卫舰支队(1艘导弹舰,2艘导弹艇,4艘快艇)、1支海域护卫舰支队(1艘猎雷扫雷舰,18艘扫雷舰)、1支保障船只支队、1支救援船只大队、1支水文地理船只大队、1支独立岸防导弹大队、1个地效飞行器基地。
兵种
空降兵
空降兵司令部在莫斯科,现任司令亚历山大·科尔马科夫中将,约3.5万人,编成情况如下:4个空降师、1个独立空降旅、1个独立特种团、1个独立通信团、一个训练中心、1个独立直升机大队,约有1038辆装甲登陆车、894辆装甲运输车、308门火炮和其它武器装备。
航天兵
航天兵司令部在莫斯科,现任司令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中将,编制人数不详,有1个导弹航天防御集团军,下辖1个导弹袭击预警师(8个独立无线电技术站)、1个反导防御师(1个指挥计算所、8个反导发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