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米哈伊尔·马特科夫斯基)

2023-02-13 18:41:54 最新体育 zengha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死对苏联有多大损失?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死对苏联有无可估量的损失。

图哈切夫斯基之死。造成了苏联军队的军心动乱。数个仅有的装甲兵师被解散大批中层干部被清洗,一批装甲兵战术精英被迫改行。朱可夫说过“如果图哈切夫斯基还在,苏联卫国战争将被改写”。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苏联军事战略学家、最早的五元帅之一。俄国旧贵族出身,苏俄内战期间受列宁赏识,成为最能干的集团军司令之一。但1920年作为西方方面军司令指挥华沙战役的失败暴露了他冒险主义和经验不足的缺点。战后大力推行红军现代化建设,推崇大纵深战略。在苏共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他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

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米哈伊尔·马特科夫斯基) 第1张

图哈切夫斯基是何等人也,在历史上做过哪些事情?

在1935年,经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苏联红军首次授予军衔,一共晋封了五位元帅,分别是图哈切夫斯基,铁木辛哥,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布柳赫尔五位名高级将领一起接受了苏联元帅的头衔。布柳赫尔与图哈切夫斯基都死于斯大林这手,应该说,最善战的两位元帅死于战前,如果不死,也许二战另外一个结果,但实事求是地说,图哈切夫斯基绝非一个善战的武将,各个各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比他的前辈伏龙芝。比之后来的后来的朱可夫,罗科索罗夫也差了不少。就战术而言,图哈切夫斯基也仅仅是比布琼尼强一点罢了。但从战略上说,图哈切夫斯基还是优秀的。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1937年),苏联开国五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军拿破仑”之说(不说是军事家,是战略理论家)俄国贵族出身,职业军官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参加苏军。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以图哈切夫斯基的实际能力,他更适合做军校校长,而非指挥大兵团做战。

这么大的名声,一是死的太冤。二是大家揣测,如果其不死,参加二战会如何,这不过是想当然,不算数。图哈切夫斯基对苏联军队的建设做出来一定 的贡献,大纵深战略理论可以说在二战中拯救了苏联。朱可夫可以说是他最好的学生,他的战略意图影响了朱可夫的所有的做战意图。这也许是图哈切夫斯基最大贡献吧。

苏波战争发生在1919年—1921年。而其中最能体现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能力的就是波兰战役。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把这次战役的失败的原因推卸给了斯大林(斯大林时任西南方面军司令),这也造成他日后的悲剧,在军事和战略局面几乎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由于斯大林和他切夫斯基两个方面军行动不够协调一致,造成出现空挡。毕苏斯基发现并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调动部队全线反击反击,攻入苏军后防线,掐断苏联后勤补给,就此造成苏军全线崩溃。

这是典型的绝地反击之战。波兰这一仗打的干净漂亮。而图哈切夫斯基却觉得输的冤枉,而且认为责任不在他。他把此事责任算在了斯大林的身上,但实际上,这完全应该由图哈切夫斯基完全承担。正式由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造成了华沙战役被劣势的波兰军队打得惨败,苏联损失了4个集团军15万人。分兵过于分散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终因兵力分散未获进展。以2个集团军于8月16日突击红军侧后,使红军陷入混乱。

远在明斯克方面军司令部内的图哈切夫斯基,直到8月18日才得知波军发动侧翼攻击的消息。他虽然立刻发出撤退命令,但部队已无法执行其命令,正在实施迂回的红军两个师无力向东突围,只好撤入德国境内并被解除武装。波兰开始全线反攻,使红军西方面军被迫全线溃退。

而且当时他一直在明斯克,没有亲临前线,离前线几百公里远,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果断措施,而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经过数次伤亡严重,战线拉得很长后勤补给十困难。波兰虽然被击败但元气还在,远没有伤筋动骨。最大的优势在于补给顺畅,粮弹充足、工事坚固。苏联以寡击众,难度很大。但图哈切夫斯基由于远离前线,对此没有切身体会。图哈切夫斯基为确保消灭波军有生力量,兵力过于分散使用,理应集中使用四个集团军正面攻击华沙,只要攻克华沙一切都好说,苏联红军第16集团军在遭敌攻击24小时后才想起上报情况,时间就此耽搁掉。而且无论斯大林也好,还是图哈切夫斯基都想指挥对对方。不能彼此合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此,斯大林恨透了图哈切夫斯基,所以在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高检察机关宣布以间谍罪处死,走狗,卑鄙无耻的叛徒图哈切夫斯基还包括一家有10个人被枪毙,堂堂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军训部部长居然是间谍,真是最大黑色幽默了。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但已经是为时已晚了。

前苏联名将 图哈切夫斯基被杀的详细原因?

图哈切夫斯基惨死于反间计(间谍罪)。

5月28日,图哈切夫斯基要去车站。两天后,图哈切夫斯基坐上一辆车,去托茨兵营视察,行至途中,军区特工处处长开车赶来,通知图哈切夫斯基,说国防人民委员部有令,急召图哈切夫斯基去莫斯科。

并建议图哈切夫斯基改坐特工处的车,以便让司令部的车开到托茨兵营打个招呼,说图哈切夫斯基有事去莫斯科,改期视察。

但是当司令部的车绕过特工处的车继续前行时,司令部的车上司机和炮兵主任看到特工处这辆车子里,肃反人员把图哈切夫斯基的那只退了子弹的手枪御掉了。就这样,图哈切夫斯基被捕了。

不久后图哈切夫斯基被处决了。

扩展资料:

图哈切夫斯基原名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号。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元帅有哪些?

1、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英语:Kliment Voroshilov;俄语: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建设者、卓越的统帅,苏联元帅(1935年),两次苏联英雄(1956年2月3日,1968年2月22日),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0年)。

2、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938),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省,苏联元帅。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号称“远东军魂”的布柳赫尔(又译为布留赫尔)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他是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

3、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俄语: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英语: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苏联军事将领,骑兵统帅。

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晋升为元帅   。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

4、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号。 [1]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

5、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年10月25日—1939年2月23日),苏联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35)。

他生于布祖卢克市(今属奥伦堡州)。1901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任第9、西南方面军司令,在保卫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莫斯科以及解放乌克兰等作战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介绍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2.16—1937.6.11),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参加苏军。(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苏联元帅、苏联军事家、军事战略学家、军事理论家 苏联最早五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1俄国旧贵族出身,苏俄内战期间受列宁赏识,成为最能干的集团军司令之一。但1920年作为西方方面军司令指挥华沙战役的失败暴露了他冒险主义和经验不足的缺点。战后大力推行红军现代化建设,推崇大纵深战略。在苏共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他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元帅惨死于反间计

1937年5月,已经在1935年11月被授予前苏联元帅最高军衔的年轻的图哈切夫斯基,将作为前苏联代表到伦敦参加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正当他那精通法语的妻子尼娜·图哈切夫斯卡娅加紧突击英语,准备陪同元帅丈夫去参加加冕典礼仪式时,前苏联驻伦敦使馆5月4日接到通知:图哈切夫斯基因“健康原因”不能成行。

怎么会呢?“五一”那天,元帅不是神采奕奕地站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上紧靠在斯大林旁边检阅游行队伍吗?然而,一个星期过后(5月11日),元帅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贬谪到伏尔加军区。一个月后(6月11日),前苏联《真理报》突然在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社论》:“今天,我们发布了苏联检察机关关于将当场捕获的8名间谍交给法院判决的通知。他们,这些外国的走狗,卑鄙无耻的叛徒……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乌博列维奇、科尔克、埃德曼、费尔德曼、普里马科夫、普特纳,这就是目前破获的法西斯间谍核心成员的极其可恶而又可恨的名字。”

社论发表的当天,“苏维埃法庭判处这些恶棍、间谍、资产阶级豢养的小丑和苏联人民的敌人以枪决,内务人民委员部已执行判决。”

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1988年3月27日,塔斯社报道:“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根据苏联总检察长1957年1月31日作出的结论,撤消了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1937年6月11日对因‘反苏联托洛茨基军事组织’而受审的图哈切夫斯基、科尔克、亚基尔、乌博列维奇、普特纳、埃德曼、普里马科夫和费尔德曼的判决。”并在“1957年2月恢复了他们的党籍”,“为上述人员完全恢复名誉。”

那么,当年断送元帅性命的那个“罪行”是怎样构成的呢?

事情还要从德国保安处长海德里希说起,自1935年开始,海德里希就建立了反苏秘密组织,并通过特工人员与流亡巴黎的沙皇旧官员保持着联系。

1936年12月中旬,一个叫斯科布林的前沙皇将军在巴黎把两份报告交给了德国谍报机关。第一份报告说,红军的统帅部正在策划一起反斯大林的阴谋,这起阴谋的头目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第二份报告说,图哈切夫斯基及其亲密战友正在同德国最高统帅部和德国谍报机关的将军们保持着接触。

海德里希仔细看了看这两份报告的内容,认真掂了掂这两份报告的份量,约略估了估这两份报告的价值,终于想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要是能把这个消息抛给斯大林,再伪造几份文件增添其严重性,那么也许可以一举摧毁俄国的全军指挥部门——借斯大林和苏联国家警察之手加以摧毁!想是这样想的,但假若在付诸行动时露了馅、上了当、咬住了手怎么办?海德里希不愧是国家保安处处长,工于心计,冷酷无情,具有策划阴谋的特殊才干,是搞政治阴谋的老手。在动员贝伦茨协助他时,他说:“如果斯大林真的想用斯科布林的这份情报让我们受骗上当,那我也要给这位克里姆林宫的爷爷送去足够的证明,我要证明他的那一套假材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既要想如何能够借刀杀人,又要考虑借刀不成如何把不借刀者置于死地,这种心计不谓不周全,手段不谓不毒辣。

于是海德里希开始“借刀”了。

他命令自己手下的贝伦茨秘密潜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秘密档案室里窃取图哈切夫斯基的档案案卷,随从贝伦茨行动的当然少不了若干盗窃专家。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得到所需要的案卷,那当中就有德国军官和前苏联统帅部代表之间的谈话记录,其中也有图哈切夫斯基在1925—1928年间任工农红军参谋长时,跟德国参谋总部,跟他们的驻苏武官处的代表的会见、谈话。可这些会见、谈话都是官方性质的,而且都是在希特勒上台以前的事,怎么办?

海德里希是不乏伪造文件的特殊才干的。1934年4月,他开始在盖世太保柏林总部的一个孤立的地窖中准备起必要的“文件”来。他为了这个目的设立了一个技术用具一应俱全的实验室,并由他个人亲自负责保密措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下令把弄到手的案卷进行“加工”,在谈话纪录和来往通信中增添词句,补充新的信函,更改日期,最后使这个案卷显得很充实。在任何国家把任何一个具有如此齐备罪证的将军送交军事法庭,判其犯有叛国罪,那是完全能够令人信服的。

海德里希认真检查了他的专家们伪造文件的全部技术工作,结果他非常满意。但这仅仅是“借刀”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下一步,也就是“借刀”,“借”斯大林这把“刀”。就是说,要把这“逼真的”文件送到斯大林手里,还要不致引起斯大林的丝毫怀疑,才能达到“杀人”的目的。海德里希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

1937年1月底,捷克斯洛伐克驻柏林大使马斯特内给他的总统贝奈斯拍去一份密码电报,说自己过去认识的一名德国外交官在和他言谈中流露了这样的“机密”:德国人正在跟红军的某一个反斯大林的集团保持相互接触。贝奈斯得知这一情报后深感不安,因为捷苏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友谊是牢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问题,苏联也是倾向捷一边的。一旦苏联站到希特勒一边,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妨碍希特勒去割占苏台德区了。有鉴于此,贝奈斯立即召见前苏联驻布拉格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把马斯特内的这个情报转告给苏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从贝奈斯口里得知这一情报后,急匆匆飞往莫斯科。海德里希就这样绕了个弯,情报到了斯大林手里。

为了增强布拉格“效应”,过了两三天,同样的情报内容也传到前苏联驻巴黎使馆的大使波将金那里,波将金随即给莫斯科电告了这份情报。

当同样的情报从捷克斯洛伐克、从法国飞到莫斯科后,海德里希便要“借刀”了。还是那个海德里希的亲信、党卫军旗队长贝伦茨又被派到布拉格,与贝奈斯的私人代表进行了接触,出示了一些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罪证的“文件”。贝奈斯岂能怠慢,立即向斯大林作了通报。

没过多久,在贝奈斯的斡旋下,海德里希的代表和前苏联驻柏林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接触。海德里希的人亮出了他的“杰作”——两封“逼真的”信件,前苏联驻柏林使馆的这位工作人员提出了要价,并告诉对方,一星期后,他们的全权代表会来“拍板”。

果然,在另一次会见时,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委员部叶若夫的“全权代表”如期而至,提出要价。为使莫斯科不致产生怀疑,海德里希下令开了一个300万卢布的漫天价。“全权代表”匆匆浏览了一下“逼真的”信件,点了点头,爽快付给对方300万卢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300万卢布同对方那“逼真的”信件一样,也是精心特制的。尽管如此,海德里希总算把“刀”借到手了,这“刀”也确实要“杀人”了。

当然,杀一个普通的人也许简单些,而要杀掉一个元帅、一个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战功赫赫、所向披靡、荣获列宁勋章的、最富天才的元帅,一个在军事理论研究中多有建树,对未来战争高瞻远瞩、满腹韬略的大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图哈切夫斯基,可就不那么好对付了。且看1937年5月11日——6月11日,即从贬谪——逮捕——审讯的几个片断:

——5月11日,当元帅被免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任命他担任伏尔加军区司令员的决定下达后,不仅使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人员,而且使全军感到震惊。他把这个决定看作是对他的侮辱。因为受到如此打击,他消瘦了下来,心里感到憋气,经常不断地用手去扯他的衣服。终于,他坐下来写信,给伏罗希洛夫写信,给***委员会和斯大林写信,要求彻底退役,要求复员……

——元帅总算在军队总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的劝慰下平静了一些,愿去伏尔加军区司令部赴任。赴任前他去看望伏罗希洛夫,但伏氏没有单独接见他,莫斯科军区特工处处长“偶然地”也在人民委员办公室里。

元帅要去赴任了。伏罗希洛夫专门来元帅家,元帅不在。伏氏告诉元帅的妻子,建议她夜里把手枪和猎枪藏起来。临行前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也表现出同样的“关切”,并把元帅的手枪里的子弹退了出来。

5月28日,元帅要去车站。他穿好衣服,扎上皮带,带上那只退了子弹的手枪,离开莫斯科,离开了家,抵达住所。两天后,元帅坐上一辆白俄罗斯军区司令部司机开的车,去托茨兵营视察,行至途中,军区特工处处长开车赶来,通知元帅,说国防人民委员部有令,急召元帅去莫斯科,并建议元帅改坐特工处的车,以便让司令部的车开到托茨兵营打个招呼,说元帅有事去莫斯科,改期视察。但是当司令部的车绕过特工处的车继续前行时,司令部的车上司机和炮兵主任看到特工处这辆车子里,肃反人员把元帅的那只退了子弹的手枪御掉了。就这样,元帅被捕了。

——审讯就要结束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亚基尔、普里马科夫和科尔克都“认输”了,因为任何努力均属枉然,他们只想把这场“喜剧”尽快收场,当然对于强加的种种罪行,他们统统断然否认。最后,元帅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为在我一生中所犯下的错误,为我坚信苏维埃政权和党并忠诚为之服务而付出的代价,便是我的头颅。我不会去请求宽恕,因为这个法庭只能以三流侦探编造出来的假文件为凭据,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是不会尊重这种法庭的。你们自以为是法官,可我要告诉你们,犯罪的是你们,不是我们。或迟或早,你们是会因自己的卑鄙行为而受到命运的报复的。有一天,当你们坐到这张被告的位置上,或者当你们站到明天我将站的墙边时,你们这些人会想起我的……”

元帅被处决了。此后不久,斯大林在1937年8月召开的红军政治干部会议上,号召在红军中根除“人民敌人”。随之,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和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对武装力量发布命令。命令中说,红军中存在着一个分支密布的间谍网。因此要求部队,凡与间谍多少有联系的人都要作出交代;知道或怀疑别人有间谍活动的人,都要汇报。

刹时间,黑云压城,阴风骤起。从1937年到1938年间,镇压机关对红军的基本领导骨干给予了一个接一个的极为沉重的打击。前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工农红军政治部,前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各军区和海军舰队,大部分军、师、团到的大多数主要领导干部都被逮捕了。据估计,共有3.5万人成了牺牲品。他们差不多占全军军官的半数。5名元帅中的3名,15名集团军级干部中的13名,85名军长级干部中的57名,196名师长级干部中的110名,406名旅长级干部中的220名,所有11名国防副人民委员,以及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的75名都被清洗了。上校以下的军官有3万名被清洗。

元帅是在44岁时,是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无辜被害的,从而使他未能在后来的伟大卫国战争中再展英姿,再建勋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