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帕德在上半场比分1-2落后时的那脚精彩吊射,通过慢动作可以看出皮球越过门线至少半米,但是乌拉圭边裁却没有任何表示,英格兰扳平比分的努力就此被扼杀,这也是本届世界杯迄今为止有关进球最为明显的一个误判。
1966年世界杯决赛 英格兰vs联邦德国
兰帕德这一球在赛后将肯定被和1966年世界杯决赛加时赛中的那个“幽灵进球”相提并论,在加时赛比分2-2时,杰夫-赫斯特禁区内的打门集中联邦德国队横梁弹在球门线上,当值主裁判瑞士人迪恩斯特一开始并没有吹罚进球有效,但是在征询了苏联边裁的意见后改判进球有效,最终英格兰4-2战胜联邦德国本土捧杯。这球有没有过界至今仍无定论,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重新模拟普遍认为皮球没有整体过线,这被称为世界杯史上第一悬案。
1986年世界杯英格兰vs阿根廷
在1986年世界杯上英格兰同样是误判受害者,在1/4决赛中马拉多纳用手攻入一球,让阿根廷1-0领先,最终阿根廷2-1淘汰英格兰,赛后马拉多纳承认这是一个手球,并冠之以举世闻名的“上帝之手”。
2002年世界杯 韩国vs意大利
厄瓜多尔主裁判莫雷诺先是莫名其妙地罚下托蒂,接着将托马西的有效进球吹为越位,最终韩国队凭借安贞焕的头球金球制胜,2-1淘汰意大利。
2002年世界杯韩国vs西班牙
依然是韩日世界杯,东道主韩国队在1/4决赛迎战西班牙,双方苦战120分钟达成0-0,最终韩国点球大战淘汰西班牙,在比赛中西班牙曾经两度进球都被吹为无效,其中以莫伦特斯加时赛的进球误判最为明显,当时裁判坚持皮球在华金传中前已经出界,但慢镜头显示误判相当明显。
1986年世界杯比利时vs苏联
在这场1/8决赛中,比利时历经加时赛才4-3险胜苏联,但是在比赛中比利时的两个明显越位进球都被瑞典主裁判为有效,赛后舆论普遍认为这和意识形态的冷战对抗有关。
2010年世界杯德国VS英格兰
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英德大战,德国门将诺伊尔站位靠前,兰帕德起脚吊射,球砸在横梁下沿后弹在门线内,慢镜头显示此球越过门线超过半米,接近一米,接着由于旋转向外弹出,诺伊尔转身将球拿住,迅速开出继续比赛,主裁判拉里昂达没有任何表示,允许德国队发起进攻。
卡卡笑着笑着就哭了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巴西对阵科特迪瓦的小组赛的第88分钟,在一次双方球员的冲突过后,凯塔冲向无球状态下的卡卡,卡卡下意识的抬起手臂阻挡凯塔的撞击,但凯塔却像挨了一记闷拳一样痛苦倒地,这引发了双方球员的又一次冲突,而卡卡被裁判认为是肘击了凯塔,被出示本场第二张黄牌,两黄变一红被罚出场。
卡卡虽然一直向裁判解释着什么,但红牌的结果已定,卡卡只能无奈的苦笑着走向场边,但走着走着最终还是哭了出来。
德容飞踹阿隆索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决赛,荷兰对阵西班牙,全场出现14张黄牌1张红牌,是世界杯史上判罚尺度最为糟糕的一场决赛。本场比赛最大的争议出现在刚开场的第28分钟,在一次高空球争抢时,荷兰队的德容一脚飞踹,正中西班牙的哈维阿隆索胸口,这是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属于绝对红牌的动作,甚至应该追加禁赛。然而德容的这次恶意犯规却只被出示了黄牌。
针对这次争议判罚,赛后当场主裁霍华德·韦伯解释道:“我看到了这个犯规,它是红牌动作,但比赛才开始不久,我不能让比赛这么早就失去悬念,因此我没有罚下德容”。不过即使荷兰在此次判罚中受益,他们还是以0:1的比分输掉了第三次世界杯决赛。
里瓦尔多的“表演”
2002年韩日世界杯小组赛,巴西对阵土耳其的补时阶段巴西获得一个角球,此时巴西2:1领先,因此里瓦尔多故意拖延时间,站在角球区等球。土耳其的云萨尔则快速的把球踢向了里瓦尔多,足球只是踢中里瓦尔多的膝盖,但里瓦尔多却捂着脸痛苦倒地。不过他这次拙劣的表演骗过了裁判,云萨尔被红牌罚下,巴西也获得了比赛胜利。
赛后,里瓦尔多也是遭到了全世界的口诛笔伐,并被国际足联罚款。虽然巴西最终夺得本届世界杯的冠军,但里瓦尔多的“表演”并没有被世人忘记。
赫斯特的“幽灵进球”
1996年英格兰世界杯,东道主英格兰与德国会师最后的决赛,两队在90分钟的常规时间里战成2比2平,比赛进入到加时大战,第101分钟,英格兰前锋赫斯特在点球点附近接到队友的传球转身抽射,皮球重重击中横梁后弹到门线上,此时英格兰球员已经开始庆祝,而德国球员却向裁判表示球并没有完全越过门线。主裁判在和边裁短暂交流后,判定进球有效。随后赫斯特再进一球上演帽子戏法,帮助英格兰捧起这座世界杯奖杯。
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赛后虽然经过多种手段反复确认,但都没能有效地证明球是否越过门线,这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悬案。
兰帕德“门线悬案”
2010年南非世界杯1/8决赛英格兰与德国的大战,上半场第37分钟英格兰取得进球,将场上比分扳成1:2,仅在一分钟之后,英格兰攻势再起,兰帕德一脚远射击中门框下沿飞进球门,诺伊尔将球从门内捞出,但裁判却对这一幕无动于衷,尽管英格兰队不断抗议,裁判也没有做出丝毫改变,进球无效。这个被扼杀的进球让英格兰士气全无,最终1:4负于德国惨遭淘汰。
不同于1996年那次“门线悬案”,这次英格兰成了受害者,但实际上这次都称不上是悬案,因为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分析,仅凭当时的转播画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皮球绝对是完全越过门线的,这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误判而引起的争议。
马拉多纳“上帝之手”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足坛宿敌英格兰和阿根廷在1/4决赛相遇,这一场比赛可以说是世界杯史上最经典的一场大战,因为本场比赛同时诞生了世界杯史上最精彩的一粒进球和最具争议的一粒进球。
下半场刚开始的第6分钟,英格兰一次高空球回传门将,但马拉多纳却神奇地出现在了第一落点,面对英格兰人高马大的门将希尔顿,马拉多纳自知头球无望,选择用手将球拍进了球门,尽管遭到英格兰球员的激烈抗议,但当值主裁仍然判进球有效,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世界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球。而仅在4分钟之后,马拉多纳又上演了一次连过五人破门的精彩进球,这一球也被评为“世界杯历史最佳进球”。
本届世界杯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夺得最终的冠军,伴随着“上帝之手”的巨大争议,马拉多纳彻底封神,成为与贝利齐名的世界球王。
1966英格兰年世界杯英德决赛的那个经典悬疑,赫斯特在加时赛中的进球也是弹横梁砸下,苏联边裁认定进球有效,但球是否越过了门线,至今也无准确的定论,这也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的最大悬疑之一。
和1966年那个球相比,本场英德之战的误判球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争议球”,后者则是再明显不过的“误判球”,英格兰人的冤情比德国人更沉重。如果说44年前的那个球让德国人一直耿耿于怀,那么今后很长时间里,该轮到英格兰人议论横梁和球门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