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
到2006年,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官方统计的结果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少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对于绿色和平组织的“估计”缺乏理论支持。
死亡人数:9.3万人
致癌人数:27万人
经济损失:180亿卢布
事故后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个调查小组到达现场,可是他们迟迟无法提交报告,苏联政府还不知道事情真相。终于在事件过了差不多一周后,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的信息。此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终于明白事情远比他们想的严重。 之后数个月,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是这些负责清理的人员也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原因之一为遥控机器人的技术限制,加上严重辐射线造成遥控机器人电子回路失效,因此许多最高污染场所的清理仍依赖人力。 苏联政府把爆炸反应堆周围30公里半径范围划为隔离区,撤走所有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入口设有检查站,隔离区内只有定期换班的监测人员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其它三个还在发电的核反应堆 在切尔诺贝利附近被遗弃村庄普里皮亚特
工作人员。特别是与爆炸的四号反应堆在同一主厂房建筑物内,两座反应堆中间共用排放放射性废气高烟囱的三号反应堆,又正常工作了19年。事故二十周年后,四号反应堆的石棺外表面的照射度仍有750毫伦琴,远高于20毫伦琴的安全值,加固石棺的焊接工人工作两个小时就要轮换。隔离区内的平均照射度仍大于100毫伦琴。
在被辐射污染的地区里,有许多小孩的辐射剂量高达50 戈雷(Gy)。这是因为他们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吸收了当地生产而被辐射污染的牛奶,当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许多研究发现白俄罗斯、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状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据日本原子弹爆炸的事后调查统计预期,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白血病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增加。但直到目前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数量还不足以在统计学上推断,并和辐射外泄有关。但是,事实证明了在切尔诺贝利地区里,畸形婴儿的出生率的确是升高了,有调察显示证实是由辐射灾难余后的辐射尘,所导致的结果。 长期的健康影响 意外发生之后,人们的健康问题主要被放射性物质“碘-131”所影响。目前,有人担心20年前的锶-90和铯-137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植物、昆虫和蘑菇最表层的土壤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苏联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36小时,就开始疏散住在切尔诺贝利反应堆周围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发生后一个月,约116,000名住在核子厂方圆30公里(相当于18英里)内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区。因此,这个地区经常会被称为疏散区域(Zone of alienation)。然而辐射所影响的范围其实能散播至超过方圆30公里外的地方。 核电厂爆炸事故对切尔诺贝利居民造成的长期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有超过300,000人脱离了灾难的威胁,但仍然有 爆炸之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数百万人继续居住在污染区内。然而,那些受到低剂量辐射所影响的人,几乎没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状。但是仍不能够确定其原因与放射性污染的关联。
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变异生物的照片见本文图。在事故后,隔离区内变成部份野生动物的天堂。 虽然动物也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是非常轻微的,所以对它们而言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好事。在隔离区内的动物比如老鼠已适应了辐射,它们和没受辐射影响地区的老鼠寿命大约相同。
下列为隔离区内再度出现或被引入的动物山猫、猫头鹰、大白鹭、天鹅、疑似一只熊、欧洲野牛、蒙古野马、獾、河狸、野猪、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獭、浣熊、狼、水鸟、灰蓝山雀、黑松鸡、黑鹳、鹤、白尾雕。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因为他们的遗体成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扩展资料:
由于长期暴露在辐射中,切尔诺贝利地区许多树木都出现了十分反常的形态,这是因为树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不断增加的基因突变明显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等。此外研究发现,事故发生后幸存下来的树木、尤其是相对年轻一点的树木,越来越难以承受干旱等环境压力。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以及其他联合国团体,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关于核事故的总体报告。报告指出事件死亡人数共达4000人,世界卫生组织更包括了死于核辐射的47名救灾人员,和九名死于甲状腺癌症的儿童。
联合国于2006年四月份公布世界卫生组织的结果,也许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辐射尘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地)。所以,总数达约9000名受害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切尔诺贝利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巨鼠真的存在吗?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的火灾将大量辐射物质带到大气层当中,然后辐射物质变成辐射尘埃落在地面上,在爆炸周边地区释放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辐射剂量的4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图注:发生爆炸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废弃的城市,图片来自网络
事故发生之后,政府宣布将核电站周围方圆30公里之内地区设为隔离区,并将隔离区内的居民全部迁走。从那时起,各种隔离区中出现受到辐射而发生变异怪物的传闻开始四处传播,其中就包括切尔诺贝利巨鼠。
切尔诺贝利巨鼠的报道出现在世纪之交以《奥秘》为主的各种伪科学杂志和出版物上,具体内容为:在1996年的春天,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国家的科学院为了评估核事故对于隔离区内生态环境的影响,派出了9名科学家组成考察队,在2名乌克兰国家安全部人员的陪同下进入隔离区。为了保护自己,整个考察队全副武装,每个人都身穿全套的防辐射装备,而且携带武器。当考察队进入辐射区进行采样的时候,遭到了海狸大小变异巨鼠的攻击,最终只有一人生还。乌克兰政府之后派出了装备有坦克和直升机的军队,将这群变异巨鼠全部消灭。
图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被废弃的城市,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调查人员正在检测辐射量,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传说中的切尔诺贝利巨鼠,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切尔诺贝利巨鼠也成为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时至今日,还会听到有人谈起切尔诺贝利巨鼠,其实这种动物根本就不存在!
关于切尔诺贝利巨鼠并没有任何官方的报道,所谓的三国考察队也没有官方的记录,乌克兰更不可能为了消灭一群老鼠而出动军队。在人类的历史上,除了“鸸鹋战争”,再也没有哪个国家为了消灭野生动物而派遣军队的了。
如果切尔诺贝利巨鼠真的存在,那一定是重大的发现,将成为科学界研究核辐射对于物种基因突变影响的重要实例,肯定会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发表在著名的《自然》、《科学》等杂志上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过任何一篇研究涉及到切尔诺贝利巨鼠的文章。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核电站并没有停止工作,三号机组更是一直工作到2000年才最终关闭。为了阻止放射性核污染的继续,苏联政府在发生爆炸的反应堆上安装了一个混凝土“盖子”,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石棺”。无论是核电站的工作人员,还是“石棺”的施工人员,十多年里少说也有上千人在隔离区内工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什么巨鼠。
图注:正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前浇筑混凝土的工程车辆,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对于生命体遭到核辐射产生的变异存在着一种误解,那就是核辐射会让动物变得巨大狂暴,就好像电影《哥斯拉》和《狂暴巨兽》一样。实际上核辐射表现在动物身上的症状往往是致命疾病、生殖障碍和畸形儿等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们是最好的例子,他们患病死亡或者生下畸形儿。所以动物受到核辐射变大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是出现了早衰或生下畸形过早死亡。
图注:电影《狂暴巨兽》中的变异怪兽,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畸形动物胎儿,图片来自网络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荒无人烟的隔离区反而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研究和观测显示,隔离区内的动物物受到的辐射伤害显然比我们预计的要轻得多,隔离区内的老鼠甚至已经适应了辐射,生存、繁殖与普通老鼠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切尔诺贝利的老鼠与周围地区的老鼠没什么两样,并没有变大变狂暴。
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前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是世界上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诺贝利核电站所在的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2019年7月15号,乌克兰总统下令开放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经过30多年,切尔诺贝利核已经成了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乐园。30多年前的几十万人居住的城市,现在和野生动物植物交缠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球上的死城景观。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辐射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在有些地方在安全的旅游的前提下还是可以进入的。
扩展资料: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装的是РБМК-1000型反应堆,它属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这种反应堆,偏偏是拥有严重设计缺陷的产品。
因为设计缺陷,当反应堆在低功率时非常不稳定,在温度上升时存在输出能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危险水平的倾向。根据后来的调查,设计者知道反应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危险,但蓄意将其隐瞒。
从反应堆中拔出了超过安全操作规定规程规定数量的控制棒,空泡效应的反应逐渐加剧,此时对反应堆进行操作将变得不稳定且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