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丹麦政府宣布全面停用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成为全球首个做出这一决定的国家。丹麦国家卫生局主任布罗斯特伦在发布会上说,丹麦同意此前欧洲药管局关于阿斯利康疫苗“利大于弊”的评估,他认为宣布停用该疫苗“是一个困难的决定”,还会影响丹麦疫苗接种的进程。
但他同时指出,经过丹麦有关部门的综合评估,接种阿斯利康疫苗与出现严重副作用之间“存在真实风险”,且国内的辉瑞和莫德纳等其他疫苗的存量尚足,因此决定将阿斯利康疫苗从丹麦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中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在丹麦召开发布会宣布停用消息时,丹麦药物安全部门代理主任埃里克森在发布会上突然昏倒在地,被一旁的工作人员紧急送往治疗。消息称埃里克森在送院后身体已无大碍,但关于其昏倒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披露。
扩展资料:
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多次出现相关副作用的病例
资料显示,这款疫苗由著名医药企业阿斯利康公司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开发,但在研发、上市和交付分配上却问题频发。4月7日,欧洲药管局针对该疫苗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调查,认为该疫苗的确存在导致血栓副作用的风险。
欧洲药管局表示,阿斯利康疫苗接种者出现血栓病症是极为罕见的副作用,目前尚未能确认这一副作用的具体成因和过程。
由于在接种过程中多次出现相关副作用的病例,挪威、冰岛、丹麦、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曾在此前陆续宣布暂停使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但在3月12日,阿斯利康公司发言人却对此作出回应,坚称“没有证据”明确指出该公司疫苗会导致血栓、肺栓塞等副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丹麦宣布全面停用阿斯利康疫苗
据相关消息透露。在丹麦卫生员发布会上,突然有一个女卫生员突然倒地,好在大家都是专业的人员,通过专业的救援操作,使得该女卫生员并无大碍,而对于该女卫生员,为何会突然倒地,也是深受大家的关注,当然目前正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相信结果出来以后,会第一时间公布的,对于该女子的这种表现,个人觉得可能是由于低血糖原因所致,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突然倒地的事情发生了,而其中以低血糖为主,而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其他疾病的原因所致,那么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正确处理,对于我们的安全才有保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及时检查,当出现突然晕倒的情况,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生理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其中所散发出来的信号可能对于我们身体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要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并给予关注,正确的方法是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以此确认病因,这样才能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
其次积极治疗,当检查出来之后,我们也要给予配合,积极应对,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使得其威胁最小化,并且才能为我们带来健康,并且解决这个隐患,毕竟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定要给予治疗,这样才能使得其影响最小化。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安全才更有保障,希望大家能够引起关注和引起重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我们身体健康,我们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所以大家必须关注
现如今,世界上很多制药公司都在研发、生产疫苗,不过不同公司生产的疫苗的效果和副作用都是不尽相同的。拿我国的疫苗为例,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不仅效果好,而且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过,一家名叫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疫苗却并不是这样,这家公司出产的一款阿斯利康疫苗,被认为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丹麦宣布停止使用这款疫苗
一开始,这款疫苗是被丹麦接受的,被一个国家接受并且接种在国民身上,证明这种疫苗的质量还不错。不过,在大规模接种之后,丹麦发现这种疫苗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定的几率会导致接种者出现血栓。出现血栓的话,可以算作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了,更要命的是,出现血栓的患者之中,有极少部分人因此死亡。为了保障国民的生命安全,丹麦只能宣布永久停用这款疫苗。疫苗这种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即使是极小的概率会产生副作用,那么也是需要权衡再三的。
不止丹麦一个国家选择拒绝这款疫苗
这款疫苗原本在很多个国家都有接种,只不过随着副作用例子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这款疫苗采取保守态度。对于这种情况,生产疫苗的这家公司也只能表示尊重国家的决定。至于血栓是否和疫苗接种存在百分之百的联系,这家公司并没有正式表态。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承认血栓和疫苗有关,那么选择接种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少。
新冠疫苗的出现,帮助人类更好的抑制疫情的蔓延,只不过疫苗有一定的风险性,现在我们人类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生产出最优质、最安全的疫苗。
舆论监督、官员问责等共筑高效反腐体制
丹麦在“世界最清廉国家”榜单上长期高居榜首,该国的舆论监督机制、官员问责制度、法律法规保障、诚信体系建设等有力措施共同构筑了高效、完善的反腐体制,社会对于腐败的零容忍和官员自身的清廉意识使该国鲜有腐败丑闻产生。
舆论监督机制功不可没
2012年11月30日,丹麦有媒体爆料称,丹麦文化大臣乌费•埃尔贝克任职后在其配偶工作的一所艺术学校举办了五场文化活动,花费18万丹麦克朗(1克朗约合1.06元人民币)。
(丹麦前文化大臣埃尔贝克在媒体爆料后5天之内便宣布辞职)
随后,18万克朗公费花销的细节也被悉数披露。除了一些艺术表演花费,其余大部分款项都用在了公款吃喝上。
按照丹麦法律对公务用餐开支的明确规定,公务用餐人均消费最多为1000克朗。只有在王室或首相接待外宾来访等一些特殊情况下才能超出这个限额。而账目显示,埃尔贝克有些公务用餐人均开销在1800克朗以上,已构成违法。
埃尔贝克的行为招致丹麦舆论和社会各界的激烈批评。随后,其配偶在校方没有按照法律要求公开发布招聘启事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该校工作的内幕也被披露,并有消息指埃尔贝克此前向该校拨付了600万克朗的文化赞助。
此事一出,其党内同僚及其他党派纷纷指责埃尔贝克利用职权谋求私利,违法反腐败法律和公务员守则,不再适合担任公职,反对党则更是强烈要求国家审计局对此事展开独立调查,追究其责任。
丹麦国家审计局主席彼得•拉尔森对媒体说:“埃尔贝克的这种行为有失公平公正,属于法律命令禁止的利用职务之便向特定对象输送利益、谋求私利,尽管这中间埃尔贝克没有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
随着事件迅速升级,埃尔贝克迫于舆论压力于2012年12月5日宣布引咎辞职。
从“裙带门”曝光到埃尔贝克宣布辞职,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由此,丹麦反腐效率之高可见一斑。这也是多年来丹麦政坛十分罕见的官员因腐败丑闻下台的案例。
官员问责制度推行彻底
然而,辞职并不意味着腐败官员就可以全身而退。丹麦舆论一致认为,虽然埃尔贝克已经辞职,但该事件暴露的问题仍然存在,国家审计局必须继续对此事展开彻查。
在各党派及公众强烈要求下,丹麦国家审计局于12月12日决定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相关会议和活动的决策过程、操作程序及内部管理情况展开全面和深入调查,旨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丹麦“最清廉国家”形象和丹麦社会至高无上的清廉价值观。
从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来看,丹麦社会舆论对官员腐败案例的反响之强烈、涉案官员下台之快可谓是名符其实的“丹麦反腐速度”。丹麦在反腐和廉政方面向来被公认为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长踞世界最清廉国家之列。
埃尔贝克辞职当天,由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显示,丹麦、新西兰和芬兰以9.0分并列榜首,被评为本年度“世界最清廉国家”。至此,丹麦再次蝉联桂冠,此前也多次获此殊荣。究其原因,反腐倡廉意识在丹麦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深入人心,清廉已成为人们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严格法律法规构筑反腐之本
丹麦有着严格、完善的法律条款和监督机制来防止腐败的发生。据了解,丹麦外交部下属的贸易委员会设有专门的反贪污腐败机构,主要为丹麦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及反腐帮助,避免因腐败造成的工作成本和投资风险增加,以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帮助丹麦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对腐败挑战。
据该机构负责人卡尔•克里斯蒂安•汉赛尔巴赫介绍,在反政府腐败和反商业腐败方面,丹麦2008年11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明确将向政府官员行贿和政府官员受贿行为列为犯罪,向外国官员行贿同样也是犯罪行为。
同时,企业若出于商业目的为政府官员安排旅行、特殊服务以及赠送礼品,均属犯罪行为,即便被对方拒绝亦视为犯罪。
此外,丹麦议会在2009年通过了一项《透明制度》法案,规定内阁大臣必须公开每月的公务用餐开支、出访费用、收到的礼物等情况,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门的财务透明度。
丹麦针对贪污受贿还制定了《零容忍政策》。以丹麦国际开发署为代表的公益捐助机构也都已施行了该政策。这意味着,在海外有商务活动的公司和组织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必须拒绝任何索贿受贿行为。
丹麦国际开发署还建立了一个电子邮件报告系统,公众可以对滥用开发署资金的行为随时进行监督和举报,更好地防止贪污腐败。
社会诚信体系成为有力保障
“透明国际”丹麦分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丹麦的社会诚信体系非常健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坚定不移的基本价值理念,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办,没有看人情、走关系的余地。公民之间存在极高的相互信任度,并对国家机构、公共部门有着充分信心。
正如“透明国际”丹麦分部主席波尔•莫恩森所说:“在丹麦,任何公民不需要为其合法享有的任何权利‘买单’。同样,你也不能花钱购买到你所不能合法享有的权利。”
根据记者在丹麦的多年观察,政府官员腐败行为在丹麦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多年来只发生过零星案件。而从最近的丹麦文化大臣“裙带门”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丹麦各党派、各媒体和社会各阶层对腐败行为均没有丝毫容忍之心。这是丹麦清廉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正因为其最严格、最完善和高效的反腐体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丹麦才在“世界最清廉国家”榜单上长期领跑全球。尽管丹麦社会在反腐和清廉方面成绩突出,但丹麦人并未就此满足。
莫恩森对记者说:“清廉度排名第一不代表丹麦就没有改进的余地。”他指出,在反腐败中检举人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但对检举人缺乏足够有力的保护措施仍是丹麦目前在反腐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外,丹麦竞选活动的筹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