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邀选手1:林铭轩,南京师范大学,后卫,1米95的爆发力担当。属于那种出场就像装了冲锋炮的存在,起跳点在香蕉皮都找得到的地方。他的招牌动作是360度转体暴扣和反手暴扣,落地时的膝盖像小龙虾一样安全,观众常常把他叫做“空中自信心爆炸”,弹幕直接给他盖上666。若场上需要连扣,他就像刷新了DJ的混音,一会儿风车,一会儿背扣,观众席的盐分瞬间升级。
拟邀选手2:高文泽,山东科技大学,前锋,身高1米98。该生以弹跳之王著称,扣篮时的弧线如同半月弯刀,尤其擅长风车式和反手上篮转体式的连环暴扣。他的跳跃角度和身体控制堪比早晨的太阳,亮瞎旁观者的眼睛。观众常说:“高文泽来了,场上气氛直接拉满,像给比赛加了个高音键。”
拟邀选手3:李雨辰,北京理工,控球后卫,21岁。擅长把看起来普通的传球玩成“空中接力扣篮”的视觉盛宴,Between the Legs后的风力欺骗性扣篮常常让对手傻在原地。他的节奏掌控像DJ打碟,轮次变换得恰到好处,观众就等着他把两拍变成三拍,瞬间把比赛带到高能段。
拟邀选手4:郑子豪,东南大学,前场大个,身高约2.08米。高个子在扣篮圈里常被误以为“只会扣篮高”,但他却把“高空覆盖”变成比赛的常态武器。二次扣、顶级正面扣、甚至空中踩踏式连扣都能做出,观众把他称为“空中巨人”,每次起跳都像在对着篮筐说话,篮网跟着点头。
拟邀选手5:张宇航,华东理工,控球后卫。擅长接力扣和快速连扣,节奏感强,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两次以上扣篮动作,冲击力十足。走位敏捷,能用反向跑动制造风暴,然后在篮筐下用短促的“咚”的一声给观众一个惊喜的落地。被朋友们戏称为“扣篮流水线”,现场观众的掌声像打出节拍的鼓点。
拟邀选手6:王若瑜,浙江工业大学,前锋。以角度暴扣见长,能在极窄的助跑距离内完成精准落地。擅长在三步走位中完成旋转和落地稳定的组合,让人感觉扣篮就像在写一段乐谱。观众常把她/他封为“角度大师”,每一次空中转身都像在演奏一段即兴乐章。
拟邀选手7:何梓杰,海南大学,后卫。擅长Between the Legs、反身背扣等招式,身材灵活,手感干净。何梓杰的特点是选手与场地节奏高度同步,冲刺后的扣篮动作干净利落,落地稳定性极强。场边粉丝喜欢喊他“梓杰节拍器”,因为他总能用一个动作把观众拉回到节拍线。
拟邀选手8:陈思远,武汉大学,控球后卫。节奏感强,擅长接力扣和风车式后仰扣,融入转身后的高难度落地动作,观众看完常常屏住呼吸等待第二击。陈思远的扣篮路线如同跑道上的及时雨,既有速度也有美感,常常让对手措手不及。
拟邀选手9:郭子豪,西南交通大学,前锋。擅长风车与360度转体暴扣,跑动节奏很快,常用“假动作-接力扣-落地翻身”的三连击来撬动全场。篮筐下的视线一直被他牵着走,观众席的手机屏幕在他起跳的一刻仿佛都亮成了星海。
拟邀选手10:孙晓光,天津大学,后卫。校级扣篮王的名号不是吹出来的,擅长连续三扣连击,起跳点和落地角度都十分稳定,能在粉丝和评委之间制造“稳健的爆炸感”。他的风格更像是“稳准狠”,每一次扣篮都像在说:这就是我,我来收官。
全场看点解释:这份名单是示意性质,真正的参赛阵容以官方公布为准,但从这份“想象力跑偏”的名单里,可以看到CUBA全明星扣篮赛的潜在风格轮廓:高空覆盖与精准落地的碰撞、快速接力型的连锁反应,以及灵活多样的花式扣篮组合。无论哪位明星上场,观众席都将被弹幕刷成一条“宽屏版快乐水”。网友们可以在评论区投票你心中的扣篮王,支持的选手会不会成为下半场的黑马?
脑洞继续开:如果某位选手在比赛中突然把篮筐变成了投影仪,边扣篮边投出观众想看的弹幕,这场扣篮大赛会不会因此进入“元宇宙版现场”模式?你觉得谁最有可能在这场比赛里“把天花板撬开”的连续性动作?